知己知彼!竞品分析的3个关键维度是什么?


判断一个对手运营得怎么样,要抓住关键维度来分析。比如了解清楚价格、评价、广告把这三点,你就能大致还原出对手的打法。
一、先看“价格”:他想怎么玩,一目了然
价格是最直接的武器。读懂对手的定价,你大致能猜到他的策略。比如常见的价格玩法:
-
“挂高打低”
常见画风:List Price 标得很高(如 $69.99),页面再给一个现价 $39.99,旁边配上“省 43%”。
-
目的:用强对比制造“值”的错觉,快速促成转化。
-
常见于:3C 等比价敏感类目。
-
观察法:配合 Keepa或其他工具看历史价,判断“真折扣”还是“常年折”。
-
高价锚定 + 高折扣 + Coupon
比如标 $200,现价 $100,再叠 $50 券,到手仍是 $50。
-
优点:锚定强;
-
风险:消费者会比价,效果不一定好,反伤信任也常见。
-
结论:看它是否长期这样玩、是否靠强广告支撑。
-
低价硬切 + 螺旋打法
一进场就最低价,甚至亏本,先冲量堆排名,再图后续提价。
-
优点:短期冲榜快;
-
风险:极烧钱,后期提价容易崩。现在多数人不太推荐。
(在某些极度价格敏感类目,仍有人用,前提是供应链足够硬”)
怎么查?
-
不只看“最终卖价”,还要看是否挂 List Price、是否叠 Coupon;
-
打开 Keepa 看历史价格轨迹:一直这个价?还是“周期性促销”?
-
结合类目价格带判断它处于低/中/高哪个层,进而倒推出它的资源与打法。
了解更多:怎么拆解竞品价格来定价?常见的6种定价方式
二、再看“评价”:新品起步的“生命线”
为什么评价重要?咱自己购物也一样:没评价不敢下单。有多少基础评价、起速快不快,决定起跑线。
-
看增长曲线
-
慢慢爬坡:多是自然留评 + 官方 Vine(绿标)小步攒。
-
“唰”地陡增、随后“咔”地下掉:多半玩了合并僵尸链接/非常规手法,风险大但见效快。看到这种折线,心里要有数。
-
看“文字评论”的占比
大多数真实用户只点星不写字。正常带字评论占比 20%–30% 较常见。
-
若 200 条里有 180 条是“小作文”,比例离谱,基本可判断存在强干预(刷、测评、人肉测评)。
三、最后看“广告”:钱烧在哪,心思就在哪
最笨但最有效的方法:自己去前台搜,模拟真实买家。
-
搜核心词,先看首页:
-
头条位是谁?
-
SP 前几位是谁在占?
-
中段有没有 SBV(视频)?
-
底部与详情页关键坑位(五点下方/购物车下方)谁在守?
-
把前两三页的广告位过一遍,记住反复出现的那几家——自然位已很靠前还持续砸广告的,基本都在重兵抢位,值得重点盯防。
更省事的办法:用 Sif、卖家精灵等工具反查 ASIN。
-
能看到:对手投哪些关键词、SP/SB/SD 占比、以及自然/广告/推荐的流量结构。
-
这些信息怎么用?
-
找软肋:比如竞品重 SP、几乎不做 SBV——那就把预算分一部分视频,从它的空挡切入;
-
看盘子:若其广告流量占比 < 25%,说明主要靠自然/推荐吃饭,你的广告还有空间去抢它的盘。
-
价格看定位与打法;
-
评价看地基与起速;
-
广告看资源与空档。
把这三条线的线索拼在一起,你大致就能还原对手的推广策略与所处阶段。
价格、评论、广告,这三条线是最直观、最容易下手的。但如果你想把竞品摸得更透,不能只停留在这里。还可以从这些角度多方面入手分析,会有更多的收获:
-
Listing 展示:主图、标题、五点描述、A+ 模块做得怎样?有没有形成差异化?
-
库存节奏:遇到节日或者活动,竞品是否有断货迹象?这能反映他的供应链实力。
-
选品结构:是单品独挑大梁,还是用一整条产品线协同?背后的思路完全不同。
-
品牌心智:有没有在品牌广告、社媒、站外投放上下功夫?这决定了他是单纯卖货,还是在做品牌。
分析竞品是为了心里有数:知道战场的形势,然后决定我们是跟着卷,还是错位突围,找到自己的突破口。
了解更多亚马逊运营技巧?
来找MoonSees小助手,还有干货资料包大放送:


抱团交流
一个集大神卖家与逗趣同行于一体的交流群,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备注“进群”哦)。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上一篇:9家eBay店铺TRO和解大胜利!和解金狂降73%!速看破TRO冻结秘籍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MZ520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