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733万订单 这个行业揭示跨境电商的趋势
一天733万订单 这个行业揭示跨境电商的趋势
出口电商(ID:chukouds) 在这里,看更大的世界。
消费者的体验正在提升,海外仓成为跨境电商不得不使用的重要模式。海外仓行业如何实现良性发展,成为整个跨境电商行业升级的关键。
日前,在第二届海外仓两会上,易仓科技副总裁陈贤亭通过《2018海外仓发展报告》的调研数据分析了整个海外仓的发展情况。
(以下为陈贤亭的演讲内容,经亿邦动力网编辑,文中报告数据来源为跨境眼平台和紫鸟)
海外仓发展状况
这次报告调研的海外仓有353个,海外仓企业共158家,涉及33个国家,其中涉及的新兴市场有25个国家,其他主流市场有8家。可以直观的看到,40%的仓库都集中在美国、英国和德国。
从这些仓库的面积上看,目前,美国的海外仓总面积最大,接近150万平米;从单仓面积上看,俄罗斯最大(单仓平均面积超过2万平)。俄罗斯的单仓面积如此大,主要是源于其租金以及地广人稀等各种因素。
而对于美国来说,本身其仓库数量是最大的,单仓面积排第二。这主要原因海外仓巨头的进入把美国平均仓库面积拉高。目前,包括易可达、中国邮政、递四方等海外仓巨头的平均仓库面积正拉高行业水平。与此同时,百世物流、圆通、韵达等等中国的物流企业也在布局海外仓领域,这些企业入局后的投资额是非常大的,对海外仓面积的拉升作用也非常大。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订单的出来能力和海外仓的面积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并不是说仓库越大,发货的订单就越多。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美国海外仓行业中,顶尖的巨头的发货了最高一天可以达到15万票,超过第二名到第四名之和。
从各国海外仓的订单处理能力上看,目前调研的全球海外仓,总共的订单处理能力是733万单每天,其中美国占了350万单。
从上述数据可以衡量到部分市场的水平:
第一,最近备受关注的澳大利亚市场的订单量是非常低的,澳大利亚市场究竟有没有潜力这值得思考。
第二,俄罗斯市场拥有一定的爆发力。其仓库面积的提升并不是行业盲目的现状。首先速卖通业务增长迅速,但去年双十一易仓接触的一些买家其日均发货量就在11万单以上,日均3到5万单的也有非常多。
海外仓的挑战
首先是内功。海外仓企业在大量扩仓,招揽业务,但大家的服务水平是跟不上买家成长的。对比2017年和2018年的吐槽榜数据,基本上没什么变化,除了尾程时效方面。但头程时效、入库上架时间、发错货、漏发货等情况却都没太大变化。
最明显提升的则是海外仓信息化投入这块今年比去年有比较大的提升。另外就是海外仓客服水平今年也相对去年提升十几个点。但还是有接近一半的卖家在抱怨海外仓的客服不专业、响应速度慢。
客服不专业、响应慢的主要原因是问题多。而问题多的原因则是海外仓的服务不稳定,无论是自身能力还是自由把控以及人才培养等各方面都跟不上。
举例说明,FBA发货量绝对超过第三方仓库的,但FBA的客服投诉率非常低,因为其服务功底非常扎实。
另外,从头程、上架时间这块看,实际上2017年整个跨境电商物流行业是没有淡季的,卖家增长速度非常迅速,发货量非常大。经常打架都能听到保持、头程紧张、运费上涨等信息,但服务商在解决这些问题上,目前解决水平是不理想的。
为什么卖家对服务商有这么多不满呢。实际上,主要来源于卖家本身的压力。先不说税务问题,目前跨境电商竞争激烈,如恶意跟卖、平台政策变动、产品问题、市场波动等让卖家面临极大的挑战。
另外一个挑战来源于顾客。消费者希望卖家的产品好、价格低、物流时效快。卖家在满足这些要求已经焦头烂额,而现在采购成本正在上涨,物流成本正在上涨,卖家很难保证一个好的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给消费者。
优势卖家还不得不去自荐仓库。相比2017年,现在已经多了约13%的卖家使用自建仓,还有9%卖家准备自建仓。
但自建仓也会产生很多“坑”,比如用人、成本、选址等,这些卖家都没有经验。另外一点是海外的运营人才现在是奇缺的。
不仅是卖家,第三方海外仓服务商想要找一个合适的海外运营人才都非常难。所以对于海外仓服务企业来说,未来服务好卖家,提升服务质量,运营人才是关键。
此外,FBA也正在对第三方海外仓进行冲击。以美国市场未来,在美东、美中的FBA仓库就比海外仓多,只有美西的第三方海外仓比FBA多。
除了FBA竞争,还有就是同行竞争激烈。一个卖家需求,可能平均有8个以上的响应,甚至是十几家。一个需求十几家服务商竞争,这个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海外仓需要怎么破局
第一,建立壁垒优势。这个壁垒主要是在资源方面的把控能力。无论是头程资源还是尾程资源,包括美国、本土快递、邮政资源仅是两种物流方式,如果想深耕美国市场,海外企业必须在本土市场做更大把控,帮助卖家在提高时效、流程可控方面做一些工作。面积赚钱了,服务商的利润自然就会上升的,毕竟物流成本占比很大达卖家成本的30%,甚至更高。
另外是清关资源的把控。随着主流市场竞争越趋激烈,尤其是国与国直接的政策和关系变动等让清关变成一个大难题。
在新兴市场方面,物流、收款等都是急需服务商解决的问题,解决好了就是一个机遇,可能就成为这个新兴市场的领头羊。
第二,用服务帮卖家致胜红海。美国市场的跨境电商是一个红海,在这个红海情况下如何通过服务帮卖家做的更好?
从紫鸟数据的报告上看,家居家具的竞争相对比较激烈。在服装箱包这块,需求量也很大,卖家数量却相对比较少。因为很多卖家都昆玉服装的SKU管理,没有太敢进入这个行业。
那服务商怎么用服务去帮助卖家征战红海?首先卖家在思考的是怎么做好营销,怎么做多样化的销售渠道,怎么有更好的客户体验和联系。
基于这些需求,可以看到服务商的解决方案基本集中在物流层面,而提高分销等不到1/3,在营销这块不到1/10,清仓处理不到1/10。
这里很多服务只是说能做,但是他们并没有做好,包括资源整合的黏度、深度方面,很多只是简单整合,只是当做营销的一个噱头,并没有给卖家真正解决一些问题。
以美国为例,比如说美西,仓库聚集在那里,物流的竞争很激烈,仓库只是一个载体,它上面可以承接很多服务,来做一些差异化,这些服务你是否真的去落地做好,帮卖家在建立品牌、促进销量方面做提升,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海外仓伙伴。
除此之外就是海外仓跟FBA的关系,看起来它们是竞争关系,但是如果没有FBA,很多海外仓是做不下去的,FBA的退换货、头程、换标是支撑着很多海外仓一个主要的营收来源。
2018年3月份我们调研,卖家对FBA的吐槽,主要集中在价格、操作不灵活、退货随意、仓位不足、旺季入库难。从卖家的角度,FBA的仓库资源等等方面出现了一些瓶颈,他需要卖家的仓库以及第三方仓库帮他解决,这里面就跟FBA有很多合作点,这要求服务商的仓库资源、操作的客户类型,以及操作的服务类型,本土的派送点是不是跟FBA形成一个合作关系。
另外一个机遇就是抱团发展。不愿意抱团的服务商是非常少的,因为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挑剔,卖家不得不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同时倒逼服务商提升,所以抱团是一个方式。
这个情况下怎么抱团?第一是代理,比如说我在美国的本土资源比较有优势,但是在中国的卖家客服我做得不太好,我就跟中国本土服务卖家的货代公司合作,由货代公司提供营销、客服,美国本土的公司提供本土的销售等等工作。
第二个是不同国家的仓库抱团,因为很多卖家既需要英国,也需要美国,卖家需要英国市场的时候,我可以通过我的合作伙伴的资源来运作。
(亿邦出口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抱团交流
一个集大神卖家与逗趣同行于一体的交流群,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备注“进群”哦)。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MZ520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