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ency正走在悬崖之上
最近,有一则新闻格外触动了我:Omnicom 宣布拟以 135 亿美元收购 IPG。
因为这两家大型广告集团都曾是我的老东家,而且不少多年的好朋友,都是在这两家公司工作的时候认识的。
在我进入广告行业的年代,它们都是行业巨擘。宏盟蜚声海内外,是实力最强的广告集团之一,而 IPG则更是载入中国广告史的史册,它与光明报业合资组建的“麦肯光明广告公司”——更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广告公司,曾令整个行业震惊。
这些巨无霸,连同在国内的其他大大小小合资的、独资的广告公司,都被我们称为agency,也就是广告代理商,为广告主提供专业的一条龙的广告服务。这些agency,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搞活的进程,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整个国民经济中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
但是,Omnicom并购IPG的并购案,不仅让我有些诧异,也让我感到阵阵寒意。它似乎向我们表明,广告行业过去那套以规模、渠道、人力为护城河的时代,确实开始崩解。
为什么这么说。
以宏盟的最新财报为例:收入增长 4%。
在别的行业,这个数字或许微不足道;但在广告行业,4%已可被称为“难得的增长”。然而,另一个数字则刺眼,它家的利润下滑了11%。
不是一个好征兆。事实上,整个agency大行业,都在下滑。省广集团财报显示:2023 年净利同比下降了28.08%;2024 年净利同比下降了34.07%,其中扣非净利同比下降51.43%。WPP 在中国市场的 Q1 2025 收入同比下降 17.4%。电通在 2025年8月宣布针对国际业务的重组与成本压降,并将裁员约 3,400 人。当然,不是所有的广告公司都惨淡,但生意不好做了,是现实。
ANA(美国国家广告协会)统计显示:2013年,仅43%的广告主选择用in-house方法完成自己的广告业务;十年后的2023年,这一比例已上升至82%。
这是个非常惊人的变化。
这么多的广告主,都尽量的把广告业务拿到自己公司去做,不找代理商了。你看这是不是代理商的客户基本盘被动摇了呢?
Forrester在近期的一份报告《The End of Agency Retainer》中指出,头部 100 大广告主中,约 80% 已经抛弃长期 retainer(常年顾问费)合同,改为随叫随用的 ad-hoc 比稿制。
要知道,Retainer可是绝大部分广告代理Agency的基本盘。现在这个基本盘已经完全松动了。
Agency面临的境况,很多人可以把它简单归因于“全球经济大势都不好”。
但这不是主要原因。
更根源性的原因,是agency这个模式本身,已经有些穷途末路的感觉了。
程序化广告的成熟,使媒体平台接管了agency的大量传统工作——媒体策略、采买、创意协同、投放管理等环节被媒体广告平台系统提供的功能逐步取代。
再加上以字节 UBMax、腾讯广告 3.0、阿里万相台无界版为代表的投放系统,已经使广告主无需再由代理商去做复杂的广告执行,比如人群圈选与竞价策略,而只需要输入目标、预算与约束条件,其余由平台自动完成。
这种“无人化”广告趋势,在效果广告投放上已经非常明显,也显然是品牌广告投放的未来。
平台取代了部分agency的一些中间业务,又让另一些中间业务变得毫无必要。广告主发现,没有agency的帮助虽然有些不称手,但并不妨碍完成广告投放,平台的系统和服务几乎已经能够提供所有的帮助。
在这种格局下,agency 所能维持的工作已缩减为策略制定、创意构思以及在中国市场尤为现实的“垫款”行为——但这些收入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且除了垫款之外,其他大部分同样迟早会被 AI 与自动化蚕食。
创意环节中劳动密集部分(制图、拍摄等)将来也难免被AI替代,策略环节中非高阶决策的收集资料,基础分析等亦可由 AI 分担。虽然人仍然是创意和策略的主导者,但AI却削弱了代理商存在的必要性。
在媒体平台和AI的双重挤压下,agency想要赢得自己的生存空间,可选项实在是太少。
这桩并购案表面上以“整合技术”、“构建 AI 能力”作为包装,但从现实逻辑看,这更像是在残存资源和利益基础上的一次悲壮的抱团自救。
当维持同样客户数量所能带来的利润逐年下降,若要维持账面增长,唯一的途径只能是通过并购扩大客户池,并裁撤冗余人力,以“同样人力服务翻倍客户”的方式维持利润报表的体面。
可以预见,此类并购将在未来持续出现。而并购越频繁,恰恰意味着行业生存空间越逼仄。
这不是两个集团的资本动作,而是一个时代加速谢幕的现场。
进化,总是不随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宋星大课堂-
课程详情扫描二维码,备注“宋星大课堂”咨询
-加入知识星球-
扫码加入,收获数据做营销运营的干货精华
-加入读者群-
添加我的个人微信,备注“读者群”,并自我介绍
抱团交流
一个集大神卖家与逗趣同行于一体的交流群,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备注“进群”哦)。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下一篇:36氪出海·行业|数字关税战争:TikTok争端背后的全球规则博弈
上一篇:“吃”出来的硬实力!洪湖莲藕258.61亿元品牌价值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MZ520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