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日,关税降了!
(图源:美国白宫)
关税降了!全球贸易迎来大转折!
2025年5月10日至11日,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在瑞士日内瓦上演“关税谈判大片”,双方围绕关税争端、供应链安全等议题达成突破性共识,并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自5月14日起将双方商品关税恢复至4月2日前水平。美方取消91%的叠加关税,中方同步调整对美税率。这一动作直接缓解了两国因关税引发的通胀压力,堪称2018年贸易战以来的“破冰时刻”!
双方同步取消自2025年4月以来加征的91%关税,并暂停24%关税90天(至2025年8月11日),仅保留10%基准税率。具体来看:
👉美国对华关税:从最高145%降至30%(含20%芬太尼相关关税)。其中,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核心商品税率从125%直接“腰斩”至10%,钢铝制品因叠加基础税率仍维持45%,但相比之前的“天价关税”,已经算是“松了绑”。
👉中国对美关税:从125%降至10%,农产品(如大豆)、能源(如液化天然气)等商品税率从25%-35%回调至10%-20%,体现“对等让步”原则。这意味着美国大豆、液化天然气进口成本降低20%-30%,中国消费者有望买到更便宜的美国农产品。
美方取消2025年4月8日、9日两次加征的50%和41%关税,仅保留4月2日行政令中的10%税率,并暂停该行政令中24%的关税。中方同步取消2025年第5号、第6号公告中的加征措施,暂停24%反制关税,保留10%基准税率。这一“分阶段实施”策略,就像给关税调整上了“缓冲垫”,双方都留有余地,避免了“一刀切”的风险。
中方暂停或取消自4月2日起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例如将6家美国企业移出不可靠实体清单,解除12家美国实体的出口管制。这一动作释放了积极信号,表明双方愿意在非关税领域“握手言和”,为后续合作铺平道路。
🔵美国面临高关税导致的通胀压力(2025年一季度对华贸易额下降21%)和供应链中断(长滩港货运量锐减30%)。高关税让美国企业成本飙升,消费者物价上涨,特朗普政府不得不“低头”。
🔴中国出口承压(光伏等产业被迫转移产能至东南亚),需缓解外需下滑风险。关税调整后,中国光伏组件出口成本下降,新能源汽车关税从125%降至10%,特斯拉、宁德时代等股价显著回升,企业终于“松了一口气”。
双方保留10%关税,若90天内未达成新协议,美国可能重启34%“对等关税”,综合税率或回升至44%。科技领域(如半导体设备)仍存在非关税壁垒,华为、中芯国际等企业需加速国产替代。这意味着,虽然关税降了,但中美在科技领域的博弈仍在继续,“暗战”并未结束。
- 新能源与半导体:中国光伏组件出口成本下降,美国放宽14nm以下设备管制;新能源汽车关税从125%降至10%,这一领域堪称最大赢家,“春天来了”!
- 消费电子与农产品:iPhone、芯片等电子产品关税归零,美国大豆、液化天然气进口成本降低20%-30%。中国消费者有望买到更便宜的美国商品,美国农民也终于“笑开了花”~
- 供应链调整:立讯精密等企业通过东南亚产能布局降低关税风险,美的、小米借RCEP拓展新兴市场。企业开始“两条腿走路”,避免“一棵树上吊死”。
- 科技封锁延续:美国可能对14nm以下制程设备加征特别关税,中国需警惕技术授权限制。华为、中芯国际等企业仍需“自力更生”,加速国产替代。
- 民生价格波动:美国超市出现“囤货潮”,家电、药品价格或再涨15%-20%;中国需防范输入性通胀。关税调整虽然降低了成本,但供应链恢复需要时间,短期内价格波动难以避免。
此次关税调整是中美贸易摩擦的阶段性缓和,标志着双方从“全面对抗”转向“有限合作”,但深层次矛盾(如产业补贴、技术脱钩)仍待解决。企业需把握政策红利期,同时布局供应链韧性与技术自主创新,以应对未来不确定性。
抱团交流
一个集大神卖家与逗趣同行于一体的交流群,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备注“进群”哦)。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MZ520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