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支持率持续走低,关税BUG导致连锁反应频频!
在民意支持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试图以关税收入为支点撬动大规模减税计划,以期重塑其“经济守护者”形象。然而,这一充满民粹色彩的政策构想甫一提出,便遭遇主流经济学界的集体质疑。从关税收入的结构性缺陷到税制替代的数学悖论,从宏观经济的连锁反应到分配公平的深层挑战,特朗普政府试图构建的“关税财政”蓝图,正面临着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解构。
一、民意压力下的政策应激:关税减税的政治逻辑与现实起点
当地时间4月27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称,依托关税收入“许多人的所得税将大幅减少,甚至完全取消”,并特别强调政策惠及“年收入低于20万美元的群体”。这一表态可视为对近期民调数据的直接回应——益普索(Ipsos)25日公布的调查显示,64%的美国人不认可其关税政策,69%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在遏制通胀上表现失职,而其经济议题支持率已从3月初的51%骤降至42%。
事实上,“关税替代所得税”的构想并非突发奇想。早在2024年6月,特朗普便在共和党闭门会议上提及该方案;2025年4月15日接受采访时,他再次强调“关税可能带来足够资金取代所得税”。这种政策叙事的核心逻辑在于:将关税定义为“外国企业支付的税收”,进而转化为本土纳税人的“税收红利”。然而,这种简化的政策传导机制,从一开始便忽视了关税作为间接税的基本属性——其成本最终由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承担,与所得税的直接税性质存在本质差异。
二、关税收入的测算分歧:政治预期与学术建模的鸿沟
特朗普政府的乐观预期以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Peter Navarro)的“6000亿美元年关税收入”为支撑,但专业机构的量化分析揭示出截然不同的图景:
•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考虑关税导致的进口萎缩和经济扭曲,2026-2035年累计关税收入预计2.4万亿美元,扣除6310亿美元的“负面动态收入效应”(因关税抑制经济活动导致的税基流失),实际年均收入仅1769亿美元,不足官方预测的30%;
•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CFR):基于28%的有效关税税率和进口转移效应,额外关税收入仅5110亿美元,而底层90%群体(年收入<16.9万美元)的年所得税贡献达5760亿美元,仅这一群体的税收缺口便达650亿美元;
•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关税政策将导致企业利润缩水和高收入者税基侵蚀,预计来自企业及前10%高收入群体的所得税减少620亿美元,进一步扩大财政缺口。
这种数据鸿沟的本质,在于政府测算依赖静态税收模型,而学术研究纳入了关税对投资、消费、就业的动态抑制效应。CFR在报告中直言,将关税视为“聚宝盆”的观点“荒谬离谱”,忽视了“税率越高、税基萎缩越快”的基本经济规律。
三、税制替代的数学悖论:从税基侵蚀到分配失衡
即使暂不考虑经济扭曲,关税与所得税的制度特性差异亦构成替代计划的根本障碍:
(一)税基弹性的天然矛盾
美国联邦所得税以累进税制为核心,2024年数据显示,前10%高收入群体承担71%的个税,而关税作为比例税(甚至累退税),其税负更多由中低收入者承担——消费支出占收入比例更高的底层群体,实际承担了关税成本的68%(税收基金会测算)。若以关税收入抵免个税,本质是将累进制的直接税体系,转变为累退性的间接税体系,与特朗普宣称的“保护中产阶级”形成政策悖论。
(二)收入规模的结构性缺口
PIIE的动态模型显示,即使将关税税率提升至历史极值(平均50%),在引发经济衰退的临界点前,关税收入最多替代40%的个税收入。而特朗普政府的目标——免除底层90%群体的个税(年税额5760亿美元)——需要关税收入达到现有规模的3.2倍,这在全球贸易格局下完全不可行。克劳辛(Kimberly Clausing)指出:“当关税税率突破20%,进口商的成本转嫁将导致消费需求断崖式下跌,税基萎缩速度将超越税率提升幅度。”
(三)财政纪律的全面失守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数据显示,2024年关税收入占联邦财政的4.7%,而个税占比达41%。若强行推进替代计划,将导致两个致命后果:其一,联邦政府丧失累进税制的收入调节能力,加剧贫富分化;其二,关税收入的不稳定性(受贸易谈判、全球经济周期影响)将摧毁财政预算的可预测性,2025年关税收入因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激增23%,但2026年可能因进口锐减回落15%,这种波动性无法支撑刚性的公共支出。
四、经济冲击的传导路径:从需求抑制到政策反噬
关税减税计划的另一致命缺陷,在于忽视了政策实施的次生灾害:
• 消费市场的双重挤压:关税导致进口商品涨价(如T平台运动鞋价格翻倍),同时若减少个税减免(为平衡财政可能取消税收抵免),中低收入者的实际购买力将遭受双向打击。美国税收基金会(Tax Foundation)警示,取消低收入群体个税的同时,他们承担的关税隐性税负可能超过税收减免额,导致“名义减税、实际增负”;
• 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面临关税成本与所得税减免的权衡困境。若关税长期维持高企,制造业回流计划将因进口中间品成本上升而受阻——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依赖中国零部件的美国汽车产业,因关税导致生产成本增加9%,抵消了个税减免带来的利润空间;
• 国际收支的连锁反应:高关税引发的贸易壁垒,已导致2025年一季度美国对华进口下降22%,但同期对墨西哥、越南的进口成本上升15%,贸易逆差仅收窄3%,却付出了全球供应链紊乱的代价。IMF最新报告将美国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下调0.8个百分点,直接原因便是“关税政策的自我伤害效应”。
五、政治算术的破产:从政策博弈到财政现实
特朗普的关税减税计划,本质是将复杂的公共财政问题简化为政治口号。当白宫试图用“关税收入覆盖减税”的话术规避增税争议时,却暴露了对税收基本原理的误读:
1. 间接税与直接税的功能错位:关税作为贸易政策工具,核心目标应是产业保护而非财政筹资,强行赋予其收入功能,必然导致政策扭曲;
2. 短期民粹与长期风险的失衡:为挽回选情的即时承诺,忽视了关税财政对美元霸权的侵蚀——当全球贸易转向本币结算,美国通过国际货币体系分摊关税成本的能力将持续下降;
3. 预算纪律的系统性破坏:参议院近期通过的5.3万亿美元赤字融资减税计划,与特朗普政府“支出削减2万亿美元”的模糊承诺形成鲜明对比,CRFB估算其十年财政缺口达11.2万亿美元,本质是将政策成本转嫁至下一代纳税人。
关税神话的破灭与税制改革的再出发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减税”构想,最终将成为公共政策史上的典型案例——它揭示了民粹主义与经济规律的激烈冲突,暴露了政治周期与财政纪律的深层矛盾。当关税收入连联邦政府每日开支(约150亿美元)都难以覆盖时,所谓“取代所得税”的承诺,不过是数字游戏堆砌的政策泡沫。
这场政策争论的价值,在于重新锚定税制改革的基本原则:任何税收政策都必须建立在“税基稳定、负担公平、传导可测”的基础上。当美国决策者沉迷于关税的“保护主义叙事”时,却忘记了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的历史教训——高关税带来的不是财政盈余,而是全球贸易萎缩和经济大萧条。
在民粹主义抬头的当下,如何避免政策沦为选票工具,让税收制度回归“公平分配、促进增长”的本质功能,或许是比“关税减税”更值得探讨的议题。毕竟,当经济学家用复杂模型论证政策不可行时,普通纳税人只需翻开购物车:那些因关税上涨的商品价格,早已用最直观的方式,揭示了“关税财政”的虚幻本质。
为方便跨境商家及时沟通交流行业资讯,我们组建了数百个跨境电商交流群,已经有上万名个跨境电商从业人员。如果您是跨境电商卖家(仅限卖家),不在这几个群(一个人只能进一个群,如果在其中任意一个群,不要重复添加),新朋友可以添加本人微信进群需备注真实姓名+公司+所在城市+行业进口or出口(我们会根据不同行业安排不同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否则不予通过!
莫愁跨境无知己,小马一路伴君行!
文章内图片除原创外均精选转载自网络,有来源的都会进行注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欢迎留言评论,告诉大家你的观点!
投稿及商业合作请联系微信号:Pony-2013
感谢以下企业长久以来的支持,
2025,金蛇衔财,财通巳海!
抱团交流
一个集大神卖家与逗趣同行于一体的交流群,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备注“进群”哦)。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MZ520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