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个铁粉:打造个人品牌的底层逻辑 | 周末读书

德外5号 2023-12-10 1260

图片

图片

文末精彩留言赠书

内容简介


《1000个铁粉:打造个人品牌的底层逻辑》中 4° 铁粉模型,站在“人”与“价值”的角度,提供了打造个人品牌的底层方法论,可助你有效、系统地获取铁杆粉丝。


  • 辨识度,从被粉丝看见到被粉丝记住。

  • 专业度,从被记住到被粉丝认可。

  • 连接度,助推你从被认可上升到被粉丝信赖。

  • 价值度,从被粉丝信赖到持续被粉丝奖赏。


这是一本从根源上帮助普通人在新时代打造个人品牌的事业崛起之书。书中不仅有成功案例,还结合理论给出具体对策,可助你少走弯路,从底层打通个人品牌的发展路径,获取属于自己的1000个铁杆粉丝,实现个人品牌价值更大化。


作者简介


伍越歌


个人品牌战略顾问,知识IP教练,“伍越歌”创办者。众多各领域专业型学员,90%靠口碑介绍而来。辅导腾讯、阿里、友邦、保诚、平安集团等500强企业及高管。


个人使命:“帮助每个有一技之长的人,拥有 1000 个铁杆粉丝。”常被学员评价为“拒绝的学费比赚得更多”;不上门、不讨价、不应酬,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与长期主义者。


其4°铁粉模型,已帮助上万名保险代理人、理财师、投资人、创业者、育儿博主、教师、律师等各领域人士,完成个人品牌塑造,商业价值实现80%~1000%的增长。个人品牌课学员更是遍及国内30多个地区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意大利等数十个国家。


本书目录


第 1 部分  辨识度:从被看见到被记住

第一章 公开表达:提升内心能量,获得指数级成长 -003
第二章 选择平台:用个人品牌思维整合资源,精准出圈 -009
第三章 品牌定位:找准赛道的3 个锚点 -015
第四章 脱颖而出:打造差异化定位的4 个秘诀 -025
第五章 品牌名:如何起个自带流量的好名字 -036
第六章 辨识度:让目标用户记住你的2 个关键 -042
第七章 打造人设:真实就是好的人设 -049
第八章 小白红利:普通人也能打造个人品牌 -056

第 2 部分  专业度:从被记住到被认可

第九章 内容体系:做内容输出时,如何体系化运作 -063
第十章 打造爆款:打造爆款内容的4 个底层逻辑 -067
第十一章 短视频:如何提高短视频的转发数和转化率 -076
第十二章 写作:打造个人品牌的硬核技能 -085
第十三章 讲课:如何成为一名可持续圈粉的老师 -090
第十四章 作品:一个人真正被记住的是你的作品 -095
第十五章 输出:如何做到持续输出 -099

第 3 部分  连接度:从被认可到被信赖

第十六章 用户思维:跨越与粉丝间的沟通障碍 -107
第十七章 铁杆粉丝:为什么连接比拥有重要 -112
第十八章 高质量社群:如何筛选同频的粉丝 -119
第十九章 标杆案例:让粉丝看到你的实力与真心 -127
第二十章 弱关系:做自己的贵人,才能遇见贵人 -132
第二十一章 品牌故事:如何讲出高价值的故事 -140
第二十二章 风险管控:如何应对他人的非议与攻击 -148

第 4 部分  价值度:从被信赖到被奖赏

第二十三章 变现:4 种高价值的变现方式 -155
第二十四章 获利:让你获取回报的3 种模式 -162
第二十五章 学会定价:把值钱的产品卖个好价钱 -170
第二十六章 产品体系:如何更好地为目标用户服务 -179
第二十七章 长期主义:个人品牌长盛不衰的底层逻辑 -185

后记-193
参考文献-199

精彩书摘


用户思维:跨越与粉丝间的沟通障碍


有一位大学教授做了一门商业课,课程的质量不错,其背景、履历、授课水平也足以支撑他的课程,但最终报名的学员只有 8 人,远不及他计划的 20 人的招生指标。


问题出在哪里呢?


看完他的招生简章我才明白问题所在。简章上的关键词几乎都在证明他有多优秀、多厉害,课程体系多么完整,获得了过往学员多么高的评价,等等。我在整个简章上没看到任何跟学员有关的话语,也就是说,学员根本不清楚这门课能解决自己的什么问题、自己为什么要跟这位老师学、这门课跟自己有什么关系等。


我相信很多人都跟这位教授一样,中了“知识的诅咒”,即我们一旦知道某种知识,就无法想象不知道这种知识时会发生什么。换句话说,我们不知道我们的用户不知道,陷入了自我内部视角,缺失了外部视角,这其实反映了我们创造的内容缺乏用户思维。


“微信之父”张小龙表达过一个观点:每个产品经理都要有“小白思维”,要能把自己切换到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论产品经理,还是知识型 IP,都可以利用用户思维来建立用户好感和信赖感。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每次跟奶奶通电话,我都会瞬间切换使用“小白思维”。这是因为她没接受过正规教育,听不懂普通话,理解不了许多“高深莫测”的成语与这个世界的新事物。


譬如有一次,她问起我的工作。我如果告诉她,我是一名个人品牌教练,奶奶肯定听不懂。因此,我切换成小白思维,对她说:“我的工作就是帮助一个人,把他优秀的地方展示出来,让他变得更出名,被更多人喜欢。”奶奶听完,求证地反问道:“是不是就跟媒婆一样,把一个男生打扮一下、包装一下,让他被更多姑娘喜欢?”我听完连连点头。奶奶也对自己很满意地哈哈大笑起来。看来,论用户思维能力,奶奶还略胜一筹,这也让我们之间的沟通至今仍保持着极大的乐趣。


跟小朋友沟通也是一样的。在某次旅途中,一位 3 岁的小朋友问:“妈妈,我们还有多久到海边啊?”妈妈说:“很快了,还有 10 分钟就到了。”请问小朋友听得懂吗?他对 10 分钟有清晰的概念吗?小朋友显然还是一脸蒙。但如果你用他熟悉的事物来对比,比如说:“宝贝,你再听三四遍《听我说,谢谢你》这首歌,我们就到啦。”小朋友一听,说不定就会连忙放起歌来。


如果连老人、小孩都领会你的内容、产品,那么你的用户一定没问题。


可见,用户思维的第一个典型特征就是让用户听得懂。


然而,有些人总喜欢高深莫测、装腔作势,张嘴就是各种“高大上”的理论与模型。或许在他们看来,如果所有人都能理解他们的内容,那岂不说明这些内容太肤浅了。


真正的高手更关注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概念。


你是更关注具体的人,还是更关注抽象的概念呢?我们来做个小测试。你更倾向于选择以下两种描述中的哪一个?


  • 骁龙处理器,4900mA·h 疾速闪充 vs 充电 5 分钟,使用 1 小时

  • 10G 内存 vs 把 1 万首歌装进口袋


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下边的描述,因为一眼就能明白其内涵及其与读者的关系。


只有跳出内部视角,你才能真正知道用户需要什么,你的情绪、表达方式、语言才会因此调整。这也是提升用户思维最简单的方法。


我在辅导学员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那些具有很强的用户思维的人情商往往也非常高,他们说出的话正是对方想听且听得懂的。


反之,那些情商不高的人,用户思维往往也不强,沟通中难免出现磕磕绊绊。这种观察也许没有理论依据,但我想表达的是,用户思维其实并不是一种特别高级的思维或能力,而是每个人都可以掌握的思维能力,其最本质的影响因素在于一个人的共情能力和底层能力。总而言之,我们应少自以为是,多换位思考。


面对那些“自以为是”的学员,为了帮助他们走出知识的诅咒,我常用的做法是,在他们的正对面摆一个凳子,凳子上再摆一个漂亮娃娃。他们伏案写文章或者面对镜头拍短视频时,一抬头,就会看到对面坐着一个“观众”在时刻提醒自己要换位思考。这种看似很小的动作,效果竟然出乎意料的好。其中一个值得被关注的细节是他们对用户的称呼不再是“大家好”,而是“你好”。可不是吗?用户看你的文章或短视频时,本来就是一个人,而不是一群人。


用户思维的第二个典型特征是让用户有成就感。


一位用户在网上买了一款路由器。在产品介绍文案里,路由器的信号能翻山越岭,其外观也令人赏心悦目,用户觉得靠谱,就下了单。但买回家后折腾半天,依旧没连上网络,只好打开说明书,耐着性子,折腾了好久才完成安装。请问他会给好评吗?估计很难。因为这款产品让这个小白用户毫无成就感。


在教学生涯早期,我特别看重自我成就感,在授课过程里,我的关注点一直是今天我的表现、授课内容、学员情绪、学员满意度等,焦点都在我自己身上。学员对我的评价是“伍老师讲课很专业、很认真、很卖力,教学服务也很到位,是位好老师”。但匿名评分时,如果满分是 5 分,学员给我的平均分往往在 4.5 到 4.8 分之间,几乎没有得过满分。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随着认知能力的提升,我发现问题就出在我自己身上。学员在意的并不是“这位老师本来有多厉害”,而是“他能让我变得多厉害”。思考到这一点后,我兴奋异常,内心仿佛有一道火焰冲天而起。我随即调整了自己的授课模式。从之前的全程一个人讲,变成了 60% 的时间由我来讲,剩余时间辅导学员现场练习与实操。最精彩的莫过于学员现场实践的环节。


从此,课堂里隔三岔五就能传出学员完成某个知识点的关卡后发出的笑声或掌声。课程结束后,学员们眼中闪着明亮的光,充满骄傲与喜悦。我的评分从此基本维持在 4.9 分到 5 分的状态,我的信任值亦大幅提升。这背后最根本的变化不过是授课模式能激发学员的参与感,帮助学员找到并建立自己的学习成就感。


内容创作也是如此。如果你创作的短视频、文章既能让用户理解,又能引导、激发、支持用户自行获得解决方案,那么他们对你的信任值也会与日俱增。


可见,信任值的来源之一是你懂用户。有时,懂比爱更重要。


注: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踊跃留言。我们将为关注德外5号且留言点赞量>=10的前3位读者,分别赠送1本由人民邮电出版社提供的新书——《1000个铁粉:打造个人品牌的底层逻辑》,以感谢大家对德外5号的支持。


本周头条


图片

图片

图片

抱团交流

一个集大神卖家与逗趣同行于一体的交流群,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备注“进群”哦)。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下一篇: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请一定要珍惜自己的低谷期

上一篇:一篇文章带你了解商标注册:俄罗斯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MZ520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德外5号

CTR媒体融合研究院官方账号.作为中国第一家专注于媒体融合的研究院,集结国内外一线专家学者,媒体、互联网操盘手,为传统媒体探求破冰之路,解决之道;为互联网企业找寻与媒体基因的融合之法,跨界之路

    积分排行* 30分钟更新一次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