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ny随手记:大平台和大卖家的博弈
最近跨境圈的相关爆炸新闻,比如亚马逊又封了一些大卖家旗下的品牌所有链接
具体哪些品牌,大家都可以在其他的公众号看到,这里我就不继续放了,大家有兴趣的,随手一搜就能搜到
原因:都是因为产品里面的获取评价的卡片
然后来自亚马逊的关于评价的回应:
基于这个实践,我想拓展下,关于大卖家和大平台之间博弈的相关思考,大家看完以后,如果有不一样的观点,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可以将最近跨境圈的一些新闻截图出来一起分析:
通过SHEIN招商公众号,可以看到商家入驻的信息,也就是想成为Shein的商家,可以去公众号,或者官网进行提交申请了
以下截图来自Shein 官方网站
最近在一些微信群,也看到Shein开始在请问地推,邀请商家入驻
从这些迹象,大卖家,拥有了流量以后,有了成熟的订单处理系统,在各个国家(或者是自己有优势的国家)一般欧美等,有了自己的海外仓储系统,要转型成平台,其实相对来说还是不难的
纵观亚马逊的发展,最开始也只是是一个卖书的平台,我刚来深圳的时候,也就是15年,抽奖中了一个亚马逊Kindle,然后为了使用Kindel注册了亚马逊买家账号,在亚马逊上买了书,那个时候还以为亚马逊就是一个买书的平台
到了16年底,去换工作的时候,很多招聘信息上写着B2B业务员的公司,去面试,发现之前做B2B,然后现在其实主要开始在做B2C,主要的也是速卖通、Ebay、还有亚马逊平台,也就是那个时候,速卖通的知名度感觉比亚马逊要更高
而到了17年,HM的强大电销团队,掀起了一股亚马逊培训的浪潮,到了2020年疫情的爆发,海外线上电商购买的需求暴增,同时也让非常多的人看到了跨境电商的商机,今年,打开DY,小红薯,知乎,都能看到各种信息,跨境电商是风口的消息
亚马逊平台也聚集了非常多的卖家,基本上在亚马逊美国站,基本上可以买到各个品类的产品,连篮球架,床垫各种品类都有
也就是说,亚马逊在10年在中国还没开始招商,15-16年的时候阿里国际站的速卖通Ebay比亚马逊还有知名度,到现在2020-2021,如果要做跨境电商,那么流量第一的最大平台就是亚马逊了
并且亚马逊已经有这么大流量了,但是在国内各个平台的团队,都有依然在做品牌宣传、招商信息,只是现在欧美卖家很多,基本上发布的也是日本站、印度、中东、澳洲、新加坡等新站点的招商资讯
这些跨境电商平台中,如果去某音上搜速卖通,基本上是没什么官方信息的
而亚马逊全球开店,就不一样了,公众号、抖音、视频号都开通了宣传账号,并且公众号基本上是日更的状态,保持自己的流量增长,品牌宣传
随手梳理了一下这些信息,可以发现,其实亚马逊也是通过持续的宣传,持续的市场开拓,从一个卖书的垂直平台开始,在最开始只在美国,后面拓展到欧美,18年开拓到澳洲市场,19年3月开拓中东、印度、澳洲,(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呢?因为当时认识了一个印度经理,然后我还去了现场)
2020年开通了荷兰站,沙特站,今年欧洲的瑞典、波兰,也都开通
从一个类目,扩展到全类目,从一个国家再扩展到全球
从这点来看,其实每个大卖家,发展到一定阶段,如果能够有野心,都有可能往这个方向发展。
其实亚马逊,也是从各个地方,Facebook,Ins,Linkined,Youtube视频,在澳洲还有路牌广告等,可能前期在美国、欧洲也有路牌广告,找各个红人,成立亚马逊联盟,让所有红人推广自己的产品
回顾亚马逊的获评方式,在最开始的时候,亚马逊允许直评,直评权重也还行,也就是买家不需要购买了这件产品,也能在Listing的页面积累评价
因为这一个细分差异,亚马逊平台上的Review数量就比其他平台上的Review数量多了N倍,作为亚马逊卖家,在当时很多人推新品,也是在FBA产品还没上架之前,先推上直评
在17年之前,亚马逊即使使用了折扣码的订单,也能在Review那里显示 VP Purchase,而到了17年以后,出来规定,折扣只要超过了30%,那么评论也和直评一样了。在这个政策之前,亚马逊卖家想要获取评价,要推新品的时候,还可以后台直接发送邮件,还可以直接通过软件导出邮箱(这个邮箱是亚马逊加密的邮件,但是卖家能够直接在自己的邮箱收到邮件),然后邮件群发系统,群发,就能通过发折扣码获得评价了
等亚马逊禁止了这个手段,升级政策了以后,基本上都需要真实购买
但是卖家为了降低成本,记得在18年初,比较流行的手段就是创建种子链接,低价跟卖,让ASIN上产生订单,获得评价的方式,到18年年底,有IT技术比较厉害的公司,直接通过技术手段,去爬取N年都不销售,但是还积累了不少评价的老链接,也就是合并僵尸链接的手段,获取评价
当时那个获评系统,市面上是好几万的
到了19年,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亚马逊的一些垂直网站,比如amz123,上推了一款产品,叫做明信片,就是客户通过系统对接亚马逊API结构,导出买家地址,其实一般的ERP,也能做到。导出以后,再将地址,对接到当时的那个KN软件上
也就是买家收到A产品,邀评卡片是通过明信片或者信件的形式通过新的包裹收到的,根据数据统计,这个回复率在5-20%,而一个明信片的成本在6块,(接近1美金)我们简单计算下,100个明信片,600块钱,5%的回复率,5个评价,那么一个评价得要600/5=120了,如果能够达到20%,(在吸引力高的情况下)600块钱20个评价,一个评价 30人民币。
之前听Y姐分享过,他们的直接比较土豪,直接海运一些小礼品到美国海外仓,直接再寄送小礼品的方式,小礼品再插入卡片,和FBA仓库里面的产品分开寄送,这部分成本肯定比明信片高,但是据说回复率能够达到40%。这样明白了,为啥大卖会坚持在产品中放上卡片了,放上了卡片,就会机会获得客户的评价。
但是到了20年初,亚马逊开始限制了FBA订单的详细信息显示,目的是为了保护客户隐私,就连FBM的订单,电话也是虚拟电话了,公众号后台回复:买家地址ERP,还能找到去年这个问题出现的时候,找到的一个解决方案,但是现在美国基本上已经完全禁止了,撞库也没法完全实现。不过现在欧洲站还可以实现,但是欧洲的成本也会比美国更高一些了。
那么从亚马逊后台禁止以后,还有哪些人在使用这个明信片的方式获得评价呢?比如之前积累了N年买家信息的卖家。
但是从今年4-5月份开始,不少大卖,因为感谢卡,产品中附带的邀评小卡片,被亚马逊直接整个品牌给集体下架了,不仅仅是一个Listing下架,而是集体团灭,这个影响就非常大了。
并且根据亚马逊全球开店发布的公众号,还可以看到:
也就是在社交媒体上的Review相关群组,也都受到了影响。
2020年3月,提交300多个不良群组名名单,社交媒体公司用了平均45天关闭
2021年3月,提交1000多个不良群组的线索,社交媒体公司用了平均5天
也就是意味着社交媒体公司响应速度越来越快
如果在站外建立群组,如果不是为了更好的维护客户,仅仅只是发Reivew的群组,这样的群组也会越来越难生存
那么亚马逊站外推广之路该怎么走?我上个月建立的亚马逊推广交流Group,以后我也会持续的分享这方面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持续分享这个版块的相关相关内容。如果有兴趣加入,可以添加我的微信:854115679(备注:需要加入站外推广交流群)只需要在分享一个经验给我以后,就可以加入该群组。
想加入的卖家朋友,请认真查看加入条件,只欢迎愿意分享的朋友加入。
从最近的一家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亚马逊上这几个品牌的销售额,占了31%。他们采取的补救措施是,想办法申诉,然后同时去推广其他的品牌。
从这点上看,作为一个亚马逊卖家,为了降低分享,多品牌策略,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亚马逊平台的发展历程,其实可以说是,无数的卖家相互成就的结果,卖家通过亚马逊平台积累的精准购物粉丝流量赚到了钱,卖家提供的产品,也让亚马逊这个平台上积累的流量获得了转化。但是一旦大卖家的的品牌影响力太大,当买家只认品牌的时候,而品牌方的独立站更加便宜,还有更优惠的折扣码,慢慢养成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就不会到亚马逊上购物了。
过去的很多年,我们都习惯在JD、淘宝购物,不过现在购物的平台也越来越多元化,PDD的百亿补贴,也让PDD积累了一堆直接愿意在PDD购物的粉丝。DY的直播购物,快手小店直播带货。相信这些现象,肯定也让国内的TB感受到了威胁。
比如我最近买的宝宝零食,宝宝馋了这个品牌,记得就买了十几块的小馒头,收到了价值103块的提货卡,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扫码了提货卡上的二维码
引导到了公众号,然后公众号指引到了店长兔子的个人微信号
只需要按照店长提示,点击注册成小程序的会员店的会员,弄好以后告诉她,她就可以给我的账号加第一重礼品,原装的3大盒果干+海苔,等我收到货以后,我再联系她,她又给我加了礼包,只需要购买另外一件0.01以上的产品,就可以获得1盒小馒头+宝宝米饼。
最近吃完以后,我买宝宝馋了的东西,都会在淘宝和会员店比价,会发现童颜的产品,在会员购买会比淘宝店便宜至少5块钱。
尤其是宝宝的相关产品,一旦确定了一个品牌,为了方便,一般也不会去轻易换品牌了,等宝宝吃完了,如果我比价以后,发现会员店更便宜,那么慢慢的,我就 不会再考虑通过TB购买了。
当一个品牌在市场上形成影响力以后,就会有一群忠实的粉丝,比如目前在亚马逊的Best Seller,很多人在搜索他们的产品的时候,很多已经不是在搜索产品关键词了,而是直接通过品牌词,或者品牌词+产品关键词
可以通过亚马逊搜索产品品牌词:Anker,就会发现系统提示了很多 Anker+产品词
就证明这些产品在亚马逊系统中,已经形成了足够多主动这么搜索的人群了
亚马逊作为一个大平台,想灭掉一个品牌,通过技术手段一键下架,并不需要太久时间,而在下架 的那一刻,公司的人员团队,亚马逊仓库的货,都瞬间停摆了,为这个账号服务的几百人,瞬间就会喝西北风。
如果要跟随平台长期发展,那么认真研究平台的政策规则,遵守规则,首先保留账号,不要让账号被平台给下架了。
并且为了长期发展考虑,其实必须得要将某个销售平台,当成是自己的销售渠道,站外推广,社交媒体推广,其实也最好同步布局。因为作为买家,基本上还有在要购物的时候才会逛亚马逊这样的购物网站。
如果平时在社交平台的信息,看到了Facebook主页上看到了新品信息,又会去关注了。
So,其实现在去建立一个和品牌相同名字的公共主页,能被买家搜到,只要买过这个产品,就有可能主动去和公共主页建立链接,这样留存用户了。
这样的方式,其实就是非常合规的方式,和买家产生链接,积累用户评价的方式了。
对卖家来说,可能从一个产品,拓展到垂直类目一系列的产品,再到其他品类的产品。
那么每个公司对于自己的定位可能最开始只是一个点,随着市场的发展,慢慢就会产生新的市场机会。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先分享到这里。
总结下:
其实作为平台,我个人觉得,是既希望卖家通过给平台的提供产品,帮助这个平台的网站满足需求,这样平台自己也能赚到钱了。
但是当在平台上发展的卖家发展的越来越大,影响了自己平台的声誉,比如这次是被华尔街日报出资讯给报道了,肯定会平台直接下架。
那么对于卖家来说,能够在前期发展的时候,依托一个有精准购物粉丝的电商流量平台积累自己的平台,是非常有帮助的。
大家有什不一样的看法,也非常欢迎在评论区一起探讨。

抱团交流
一个集大神卖家与逗趣同行于一体的交流群,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备注“进群”哦)。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MZ520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