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届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融媒创新营销:重构与整合”分论坛上,北京市大兴区融媒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马宪颖以《北京市大兴区融媒体中心“双创”模式探索之路》为题作主题发言,向与会同仁分享区域融媒体中心的改革经营探索经验。
今年6月12日是大兴区融媒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挂牌成立五周年的日子,过去的5年里,中心不断推动融合变革,特别是2022年以来,坚持“中心+公司”模式,初步走出一条“中心创优、公司创收”的“双创”模式。
一是高位推动,顶层设计,为双创模式奠定政策基础。以时间为轴,大兴区融媒改革有三个关键性政策节点:
2018年6月7日,大兴区召开区委专题会议,明确“中心+公司”模式,迈出融合改革的重要一步。
2021年9月,大兴区深改委会议通过《大兴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实施方案》,注资2000万元成立时代恒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代恒兴”)。2021年年底,大兴区实现了中心全体聘用人员的集体平稳转隶,2022年该公司第一年的营收就达到1600万。

今年年初,大兴区深改委会议通过《大兴区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实现区融媒体中心和公司既界限清晰又协调顺畅、既管理规范又有效激励的运营模式,标志着“双创”2.0模式的全新开始。
二是明确定位,双向发力,为“双创”模式打造发展基础。双向奔赴和双向赋能,但又定位明确。中心作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负责统筹新闻+政务服务商务。中心成立监委会,对时代恒兴的宣传、党建等工作进行监管,并建立监委会议事规则,每月听取公司业务、经营情况汇报。而时代恒兴是全区唯一国有文化传媒公司,隶属区属一级平台,被允许利用大兴融媒中心平台开展业务。
目前,时代恒兴已经接收中心80名聘用人员全员转隶,并在公司内部实行全员绩效考核管理,已取得初步成效。
在坚持采编与经营分开的原则下,通过“中心创优、公司创收”双轨制实现双向赋能。中心以把控舆论导向,提升公信力为目标;而时代恒兴则重点通过市场化机制,解决技术、人才、资金、营销模式等难题。
三是创新进步,立足长远,为双创模式规划未来前景。中心计划开展“十大行动”——技术赋能、“开门办媒”、治理提升等行动,创新优化、整合融合,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
如,开展“大兴文化行动”,丰富“新闻+”,拓展服务,以深挖地域文化为抓手,推动构建大宣传和大文化的格局;“品牌塑造行动”,将文化、旅游、营销、商务、会展等各类资源,优先向时代恒兴倾斜,推动该公司做强、做大,业务方向以实现全链条、全案服务为目标等。
中心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提出了“五个下功夫”战略:

一是多向发力,在“策”上下功夫。包括围绕各个平台加强新闻策划,例如《启航》《春节兴游记》等作品。
二是多维视角,在“新”上下功夫。通过海报、短视频等形式从多角度推出相应的宣传内容。
三是多种形式,在“融”上下功夫。如推出动画片、征集展览活动、小程序等,提升宣传效果。
四是多元主体,在“联”上下功夫。联合、邀请外部媒体、政府部门机构,互相交流、借鉴,推出民生系列微课堂等产品,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五是多样服务,在“全”上下功夫。依托北京大兴APP,将党建、社群、商务等功能实现“一端集纳”,将各种功能在APP上实现贯通,更好地服务于各主体。
在内容的强化之上,大兴区积极拓展融媒矩阵建设和代运营工作。从数量上看,目前大兴融媒旗下公众号运维类已突破10个,形成良好的融媒矩阵“朋友圈”,阅读量、用户量也增长迅速。
此外,中心还积极开展活动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例如,逐步承接市、区、镇、街四级各类活动,实现新闻与服务的有效对接。
体制优势未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未形成,资金技术仍相对落后,政策支持未完全到位等问题依然存在,面对如何在双创模式下,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实现跨界融合的命题,中心计划围绕数字营销、品牌传播、文创研发等方面,不断拓展影视、动漫、文创、赛事等新型合作路径和方式,推动大兴经济、文化、社会资源的深度开发和转化。同时加强全区政务新媒体内容监管,规范宣传报道秩序,助力提升全区政务新媒体权威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效能。
媒体融合走到了第十年,马宪颖用“大兴人”经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未来“万事大兴”,祝福仍在探索路上的各级融媒体中心。
请原文转载或不加修改地引用文中数据、结论及数据说明,并注明来源。除此之外的任何自行加工与解读均不代表CTR观点,对由此产生的不良影响,CTR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抱团交流
一个集大神卖家与逗趣同行于一体的交流群,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备注“进群”哦)。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下一篇:谁的青春不曾迷茫过?
上一篇:年中备货,爆款打造进行时!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MZ520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