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B2C与C2B,传统企业也能拥抱互联网+
了解B2C与C2B,传统企业也能拥抱互联网+
( 来源:新华社)
站在“互联网+”时代的风口,是随风起舞还是逆风而行?面对汹涌而至的互联网大潮,传统行业的重塑、调整、变革,在所难免。记者日前采访了不同规模的几家中国服饰箱包企业,学到了由2个英文首字母缩略词,从中能看出一些传统轻工企业拥抱“互联网+”的正确姿势。
【B2C:海阔凭鱼跃】
*名词解释:B2C,即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在传统商务模式遭遇互联网冲击时,转变思维投入电商蓝海,企业的机遇也随之而来。
阿里巴巴最新公布的季度业绩报告显示,本季度阿里的国际零售收入达26.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6%。阿里旗下跨境B2C平台速卖通功不可没。
速卖通用户遍及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速卖通,越来越多中小企业将商品销往海外市场,跨境电商成为传统贸易的有益补充。
致力于年轻人群体包袋研发设计的马可莱登就是这样一家企业。马可莱登去年底入驻速卖通平台,目前单店月销售额逾百万元,双肩包销售额在全平台同品类中排名第一。
马可莱登速卖通平台负责人杨万里介绍说,除了速卖通,他们在国内外多家电商平台均有店铺,而国内外的线下体验馆也在筹备中。
柒牌服饰与速卖通合作在俄罗斯举行的活动上展示品牌服饰
“我们公司把目标客户从国内拓展到世界,主要还是利用了‘互联网+’的大好局势,”杨万里说,“业务发展上,互联网是主要载体,线下体验馆等推广宣传手段是补充。”
不仅是中小企业,就连从事海外市场业务多年的运动品牌李宁,也看到了互联网蕴藏的商机。
李宁公司国际市场系统总监白逢道介绍说,李宁去年开始与速卖通进行品牌战略合作。“双十一”当天,店铺净销售额118万元;今年3月,李宁专为速卖通打造的产品陆续上线,“销售符合预期”。
白逢道说,早在2001年,李宁便进军国际市场,目前产品在46个国家销售,拥有100多家专卖店和1000多个销售网点。不过与艰难打拼而来的海外线下渠道相比,接入速卖通平台后,李宁的销售渠道基本覆盖全球,触角瞬间延伸。
白逢道说,作为创新尝试,李宁的跨境线上销售刚起步,今年预计线上业务能占国际整体业务的5%,相信今后占比规模会逐渐增大。他说:“与跨境电商合作,是李宁寻求新增长点、积极投身市场竞争、开拓国际新市场的必经之路。”
【C2B:大数据反哺】
*名词解释:C2B,即消费者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模式。通过大数据反哺的消费者数据,企业能精准定位,优化供给,更好满足需求,亦即企业自身的供给侧改革。
不少人都对前几年李宁的清库存和关店潮印象深刻。对此白逢道辟谣说,应正确理解李宁的关店选择,这实际上是公司对实体店铺的一次转型升级。
他介绍说,李宁现在国内有6329家店,最多时曾超7000家。选择关闭部分店铺,是李宁根据重点商圈变化以及市场需求等所做的主动调整。
白逢道说,以往李宁等运动品牌店铺多开在沿街店铺、百货商场等地,但根据大数据对人流聚集区等情况的分析,他们发现如今购物商圈已出现变化,一站式购物商场更受青睐,这才出现了店铺布局的调整优化。
不仅如此,为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李宁还倾向于在重点商业区域开设全品类店铺,并设置篮球、跑步等互动活动区。白逢道说,一些实体店还与体能训练中心合作,请教练定期开讲体能培训。
大数据不仅能描绘商圈地图,连消费者的个人偏好也能敏锐捕捉。柒牌集团电商事业部总经理王振华介绍说,他们曾对速卖通平台的俄罗斯消费者偏好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消费者更关注西服、西裤和衬衫等品类,这为拓展俄罗斯市场的产品方向提供了有力的数据依据。
王振华说,3年前,柒牌明确按需供给的战略大方向,决定聚焦团体定制和个人定制,聘请美国、英国和韩国等国更了解当地消费需求的设计师,进行特供服装产品的研发供给,并计划开设独立的产品生产线。
目前,柒牌正着手建设消费者版型数据库。“未来我们将更多利用线上消费者偏好数据,通过精准化数据分析,以柔性化供应链体系为支撑,实现按需供给的战略目标。”王振华说。
(图片来源:李宁、柒牌、全球速卖通网站)
点击“阅读原文”
申请成为“中国好卖家”
抱团交流
一个集大神卖家与逗趣同行于一体的交流群,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备注“进群”哦)。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MZ520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