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兴衰带给机构媒体的启示|德外荐读

自媒体的独特在于「自」,是纯个人IP,生产力来源也是「个人」。 但最近两三年,情况又变化了。行业深耕者下场,对自媒体账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降维打击。机构媒体终于回过神了,自己擅长的还是内容,而不是搞客户端走平台路径。
做号党规模化干出了一批吃喝玩乐类的地方号,还有「那些事」系列、叉叉观察系列等等,做了两三年大规模卖号的人,不少都财务自由了。
自媒体涌现背后:传统媒体的尝试
当时北上广的机构媒体都奔着客户端去,风潮也席卷到武汉、河南等地的媒体。先是纸媒直接内容上网,后来革新了模式,出现了并读新闻、澎湃新闻、九派新闻等等。
萝贝贝把自己的稿子发在了自己的公众号,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萝严肃成了当年文娱领域的第一大号。
贝贝做公众号,邱兵后来出去做梨视频……本质都是机构媒体对个人(不管是记者还是高层)的回报是有限的。就像早年公务员下海创业一样,自媒体浪潮诞生的基础,其实是机构媒体的商业模式、利益分配机制有局限。
自媒体和机构媒体走向合流
一方面,行业深耕者下场了。比如在护肤品一线的人,去做专业的护肤类账号,在房地产打拼多年的人,去做房产类账号,私募出身的做了“饭统戴老板”,券商分析师出身的做了“互联网怪盗团”。
另一方面,机构媒体终于回过神了,自己擅长的还是内容,而不是搞客户端走平台路径。“看天下”不搞客户端了,而是继续发力微博,通过“看天下”的公号孵化子账号,子账号独立运营和商业化。
而单打独斗的自媒体,原创生产力瓶颈来得很快。那些早一点转型、早一点机构化的,尚能再战不少回合。
而 机构媒体摸清了路子之后下场,天然有优势,团队化写作、矩阵化产出 。
延伸阅读

有收获就同步给同行或同事,就点个“在看”呗!
?
抱团交流
一个集大神卖家与逗趣同行于一体的交流群,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备注“进群”哦)。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上一篇:1.8亿元!积加拿下跨境电商SaaS迄今最大一笔A轮融资!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MZ520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