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机会:差异化到价值超越

Jersy聊出海 2021-03-23 1

今天讲一个实战中的思考,每个人的观点可能不一样,所以,没有对错。

深入思考反正受益的是自己。


这个实践思考需要用选品工具的逻辑图表来做说明。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对选品工具有时候会讲不太好听的话,但是我不是对工具本身有意见,而是认为有些人不太懂得如何很好地利用工具。


在这个情况下,工具就变成了扼杀人创造性的工具,实属遗憾。


上卖家精灵的一个图。


交代一下数据出来的背景

  1. 选市场功能,选了美妆一个三级类目的数据; 

  2. 新品定义为上架6个月以内(有些人也会取3个月,随你喜欢); 

  3. 样品商品数为100,为了方便讨论,数据的标准是该三级类目下的TOP100产品数据; 

  4. 所有选品软件的销量数据都只能说是估算,不要过于较真。


这是数据化选品中常用的一个场景。类似的功能,国内主流的软件都基本做出来了,久而久之,很多的卖家,都美其名曰,用“打类目”的方式来做产品。


好了,讲图片。


这里要讨论的关键信息其实就是柱状图。其中:

  1. 黄色柱子代表上架时间超过6个月的产品及其预估销量; 

  2. 蓝色柱子(绿色箭头那几个)代表上架时间6个月以内的。


我见过很多人,包括我的同事给过类似的结论:

在TOP20的产品当中,有5个是上架半年以内的新品,所以这个类目有一定的进入空间。

简单来说:

最近有人打进去了,所以我也能打进去。


我的问题是:

这样的逻辑完全正确吗?


我现在实在是不愿意去否认一些别人的结论,但是我会比较愿意去提出一些问题来共同思考。


比如说,针对上面这个类目的同样的产品,有以下的假设。


假设一:

如果开展调研的时间拉回到三个月前,而有3个前20的产品刚好是这三个月间上架的,那么TOP20的产品柱状图里,就会只有2条蓝色的柱子。结论是否可以总结为:前20的产品只有2个新品,销量不高,新品发展空间有限,不值得进入?


假设二:

如果开展调研的时间是一年前,当时的情况可能是完全没有半年以内的新品。是不是可以总结为:没有新品发展的空间,果断不进入?


我想你可能知道了,我这里要讲的意思是:

市场格局不应该成为评估细分市场是否值得进入的唯一依据。

甚至我认为不应该是那么重要的依据。


上述所讲的内容里,对于市场机会判断的逻辑,其实只是一种路径依赖,就是在当前更多的人其实习惯于“模仿别人的成功”,而缺乏开拓创新。


当然这其实无可厚非,因为这样成功率最高。


还是那句话:作为一位追求本质而又特立独行的产品经理,我们应该足够果断地怀疑当下使用的逻辑,将其完善。努力让自己做一些有立足点的差异化产品出来,而不是一味的跟随。



按我的说法,如果市场格局不是构成市场机会判断的最重要指标,那最重要的判断指标是什么?

最重要的指标:你的产品相比市场,有没有完成 价值超越


什么是价值超越,每个人去理解就好了。


比如说。

更低的价格。

更优的性能。

更优性价比的新材料。

更好的包装。

更优的Listing表达。


我们的工作其实都有涉及或多或少的内容,只是你可能叫差异化。

而差异化,不一定有更优的价值。

不妨用价值超越这个词,来思考你的产品策略?

抱团交流

一个集大神卖家与逗趣同行于一体的交流群,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备注“进群”哦)。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下一篇:京东云今天起全面开放云计算服务

上一篇:我怎么看印尼电商平台开始限制跨境卖家?| 林超快评3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MZ520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Jersy聊出海

最专业的跨境独立站玩法,最落地的facebook 谷歌流量玩法,最真实详细的独立站案例

    积分排行* 30分钟更新一次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