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徐立军:中国电视的2020及转型空间|德外独家

2020年11月20日,第六届“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在北京举办,央视市场研究(CTR)执行董事、总经理,CTR媒体融合研究院执行院长徐立军出席大会主论坛,并以《中国电视的2020及转型空间》为题做主题发言,以下根据发言实录整理:

图注:央视市场研究(CTR)执行董事、总经理,CTR媒体融合研究院执行院长徐立军
徐立军:很高兴为大家分享CTR对中国电视市场的观察和思考。我们首先通过几个关键数据,看看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中国电视究竟经历了什么,又面临什么样的局面。
先看收视情况,疫情初期,电视到达率出现明显增长,超过54%的中国人每天打开电视,比疫情前上升了4.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3个百分点。不过,疫情高峰过后,从3月份开始,电视到达率便回归常态,而且与去年同期相比还出现了下降。收视回升只是疫情带来的一个短期效应。

那疫情带来的长期效应是什么?CTR的调查发现,疫情期间在新闻客户端上增加时间投入的人群,占比最大的反倒是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可以说,中老年群体的移动互联网使用习惯被疫情强制性地加速了,本来也许需要3至5年的渗透才能实现的转化,现在两三个月就快速完成了。而且这是不可逆的趋势。
再看看广告收入,疫情期间,虽然电视收视提升了,但电视行业的广告投放并没有随着收视增长而增长,CTR的广告监测数据显示,2月份到4月份电视广告的刊例花费都出现了超30%的同比下滑。
这里面有两个主要的影响因素:一是广告主在疫情期间的投放更谨慎了;二是媒体本身资源量也有所减少,包括作为重要收入补充的线下活动也被迫暂停了。


这一年,在疫情的关键时刻,主流媒体发出的权威声音充分彰显了我们的媒体价值。1月20日,钟南山接受白岩松采访时,第一次发出“存在人传人现象”的预警,成为疫情防控的重大转折。

这一年,我们还看到媒体通过慢直播、云监工、云招聘、实时救助平台等媒体行动,深度介入到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

这一年,我们也看到一些媒体推出融合转型的升级战略。

这一年,广电系MCN快速增长,数量已经达到近20家。

这一年,广电机构的融媒体传播也有明显增长,CTR媒体融合效果评估体系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第三季度,11家机构自有APP产品累计下载量增长翻倍;广电机构在第三方平台也已经有100多个粉丝量过百万的大号。

以上是给大家展示的中国电视的极简版年报。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整个行业对疫情影响的反思其实是严重不足的。虽然当时有像“云制播”这样的措施,但也只是一种应激性反应。我们要想到,疫情给大家留下的烙印绝不仅仅是“戴口罩”。我们要反思的是疫情带来的改变是什么,以及中国电视的应变应该是什么?在此给大家分享几个观点:

短视频格局临近中场

内容生态酝酿重大转机

从传播层向服务层的业务演进

输出媒体能力,从社会媒介化中获益

融媒体营销带来新增长
结语
转载引用声明:
请原文转载或不加修改地引用文中数据、结论及数据说明,并注明来源。除此之外的任何自行加工与解读均不代表CTR观点,对由此产生的不良影响,CTR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延伸阅读

有收获就点个“在看”呗!
抱团交流
一个集大神卖家与逗趣同行于一体的交流群,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备注“进群”哦)。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上一篇:看中国互联网巨头如何引领产业数字化,36Kr Japan携手Nikkei面向日本举办第五期中国科技赋能行业创新论坛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MZ520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