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腾讯出海之路,WeChat只是企鹅海外帝国一角

36氪出海 2020-08-24 1

作者:鸿键,36氪出海经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36氪出海推荐

 


特朗普“炮轰”的微信,并不是主角。


8月以来,美国政府的禁令让微信和海外版 Wechat 成为了国人关注的焦点。虽然股价下跌、市场充斥着担忧的情绪,但对于马化腾和他的企鹅帝国来说,微信及其海外版 Wechat 并不是海外事业版图的重头戏。

           
曾几何时,在国内获得巨大成功的微信是马化腾眼中攻占全球的“敲门砖”,然而,对海外市场的水土不服、已经占据一席之地的竞争对手,以及在收购              Whatsapp 计划中被 Facebook “劫了胡”,都让腾讯没能将微信的成功复制到海外。

           
但腾讯对海外头部玩家的重注,以及在游戏领域的大获成功,帮助马化腾完成了撬动全球版图的心愿。22个国家的140多个投资标的,让腾讯成为了一众“精英玩家”的金主爸爸。             从《英雄联盟》到《PUBG》,游戏领域的大放异彩,更是扩大了腾讯海外市场的影响力。            

           
36氪出海今日推荐的这篇文章,除了回顾腾讯海外征途的起起落落外,还将为你一探腾讯都有哪些撬动全球市场的策略,以及对广阔的海外市场,腾讯又有哪些“野心”。            

           

2020年,互联网大厂的头上悬着来自海外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今年6月开始,国内互联网大厂的海外业务不断受挫,先是印度政府以“国家安全原因”封禁了一批 APP,其中包括 UC 浏览器、TikTok、微信、微博等。不久后,美国市场出现了更大的波折。

接连几周的时间里,TikTok 在美国的前途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风波愈演愈烈的同时,战火从字节跳动烧到了腾讯,微信海外版 WeChat 成为又一个被美国政府针对的中国互联网产品,相关消息传出后,腾讯股价盘中一度重挫10%。

在8月12日的财报电话会上,腾讯高管表示,美国市场占腾讯的全球营收不足2%。国内也有券商表示,“WeChat 禁令”对腾讯的影响较小,但从腾讯股价的起伏来看,市场似乎仍有担忧情绪。

担忧来自腾讯海外布局面临的不确定性,外界的疑惑大多集中于:除了 WeChat,腾讯在海外还有哪些业务,之于腾讯本身又有怎样的重要性?

答案是:腾讯早已成为全球市场的大玩家,其海外布局也深刻影响着腾讯自身的业务发展。

近些年来,以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大厂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海外市场,但和 TikTok 这样的业务出海相比,资本出海是腾讯更强势的海外布局形式。

「深响」通过梳理腾讯的海外投资发现,腾讯是海外举足轻重的玩家,在世界各国均有布局,而回顾腾讯在国际化方面的努力则会发现,强势的资本出海既与 WeChat 的发展情况有关,也反映了腾讯试图靠资本出海反哺自身业务发展的考虑。

微信出海路漫漫

在业务出海方面,马化腾曾把希望都押在微信身上,并毫不掩饰对微信国际化的期待。他在2013年曾表示,“这辈子能够走出国际化的,在腾讯来说,在目前来看我就只看到微信这个产品。”

作为腾讯的拳头产品,微信受到重视属于情理之中,2013年,两岁的微信已经有了4亿国内用户和1亿的海外用户,其不仅帮腾讯拿到移动互联网“船票”,也打开了来自海外的想象空间。

为了帮微信海外版 WeChat 打开海外市场,腾讯曾请梅西为 WeChat 代言,电视广告一度在15个国家和地区同步播放,移动端广告和线下广告的投放也相当密集。

梅西代言 WeChat

从腾讯2013年的年报就能看出集团对微信出海的重视程度,财报显示,受在国际市场投入大量资金推广 WeChat 影响,腾讯当年的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相比上一年接近翻倍。

力推 WeChat 的背后,腾讯的意图是将其在国内屡试不爽的社交流量打法复制到海外。

在 PC 互联网时代,腾讯基于 QQ 的社交流量发展出各项增值服务和业务,以至于不少同行对其“什么都做”颇有微词。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更是承载着移动端支付、游戏、电商等业务的巨大可能性。站在时代更迭的窗口期,腾讯没理由不想动全球市场的蛋糕。

虽然有重金和球王的加持,但 WeChat 的出海不算顺利。一方面,WeChat 需要解决水土不服的老问题,风靡国内的功能不一定能让外国用户买单,而各国又有独特的国情需要适应;另一方面,Facebook、Line、WhatsApp 等海外同行已经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想要突围难度不小。

据彭博社报道,腾讯在2014年曾试图收购 WhatsApp,但在谈判接近最后阶段的时候,马化腾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推迟前往硅谷的时间,此时扎克伯克开出了接近腾讯两倍出价的收购价格,抢先一步拿下 WhatsApp。

虽然错失了 WhatsApp,但在华人群体中影响力巨大的微信和 WeChat 依然是中国连接世界各国最重要的数字桥梁,留学生联系家人、企业的跨国业务、全球华人的信息交流都与 WeChat 息息相关,其重要性其实也是中国全球地位的折射。

相比2013年时候的声势,如今微信国际化的情况已经不是集团披露的重点,但腾讯的出海其实一直在进行中,只是在一个相对低调的维度。

投遍全球

虽然 WeChat 未能完成马化腾的心愿,腾讯在海外市场似乎也没有真正打造出一款类似 TikTok 影响力的产品,但腾讯在海外是个举足轻重的玩家,这与其在海外市场的布局策略相关——资本出海,而非产品出海。

「深响」根据 IT 桔子的数据整理发现,截至今年8月中旬,腾讯在海外的投资标的多达143个,遍布22个国家,众多投资标的中,有71个公司位于美国,印度和韩国分别以17和13的投资数排在美国之后。

和在国内的“掐尖”投资风格相似,腾讯在海外的投资主要瞄准了细分赛道的头部玩家,明星企业在其投资列表中俯拾皆是,比如美国的 Epic Games、Riot Games、Snapchat、Reddit、Lyft、特斯拉,芬兰的 Supercell,英国的 Farfetch,新加坡的“东南亚小腾讯” Sea,印尼版“滴滴” Gojek 等等。

“东南亚小腾讯”在纽交所上市

投资标的分布虽然广,但腾讯的资本出海有着清晰的逻辑。

和纯粹的投资机构不同,腾讯本身作为行业巨头,其在投资时除了考虑财务回报、也会侧重被投企业之于竞争的意义以及和自身业务的协同。

由于显著的人口优势和与中国相似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路径,腾讯、阿里巴巴近年都试图将影响力辐射至东南亚市场,竞争在所难免。在电商赛道,阿里巴巴通过投资获得 Lazada 的控股权,腾讯则加码 Sea 旗下的电商平台 Shopee;在支付赛道,阿里巴巴投资了电子支付品牌 Mynt,腾讯则收购了菲律宾电子支付企业 Voyager。

竞争驱动之外,腾讯的资本出海还有明显的业务协同特性,其常见的做法是先通过收购少量股权换取与被投公司的合作,这一点在腾讯的游戏业务发展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据「深响」统计,腾讯的海外投资行业分布里比重最大的是游戏,143个投资标的中有42个归属游戏行业,且多数大名鼎鼎的游戏公司都在其中,如《英雄联盟》开发商 Riot、《PUBG》开发商 Bluehole、《堡垒之夜》开发商 Epic、《皇室战争》开发商 Supercell 等。

投资知名游戏公司的思路不难理解,腾讯试图以此拿下热门游戏 IP 和研发权,补齐自身在游戏行业上游的短板。与此同时,腾讯还以投资布局游戏产业链中的底层技术、发行、渠道等环节。Sea 旗下的 Garena 是腾讯出海手游在东南亚的代理商,腾讯投资美国游戏发行商 Outspark、越南游戏发行商 VNG、韩国游戏运营商 KaKao 等也是同一思路的体现。

之所以要布局游戏全产业链,腾讯在海外所面对的不同环境是关键。在国内,腾讯坐拥由微信、QQ 等“腾讯系”应用带来的巨大流量,本身就是最大的分发渠道,但社交流量的打法没能复制到海外,加上各国各地区的政策限制,腾讯通过投资换合作,“借力”本地玩家是更便利的选择。

Riot研发的《英雄联盟》
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腾讯集团副总裁李朝晖曾对腾讯在游戏领域的投资有过如下描述:“通过投资我们和核心合作伙伴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关系,确保我们在全球都能拿到最好的游戏;另一方面投资跟腾讯业务有非常强的协同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经过了十余年的投资布局,腾讯在海外已经形成了显著影响力。出行、社交、影视、金融等诸多海外布局中,游戏无疑是腾讯出海最成功的板块。值得注意的是,资本影响力之外,腾讯自身游戏业务的全球影响力与日俱增。

资本出海下的企鹅帝国

资本的成功出海为腾讯开辟了通路,从布局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在各环节的掌控力来看,腾讯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级游戏帝国,而投资正是撬动腾讯游戏业务发展的关键:

  • 投资并收购 Riot,腾讯获得《英雄联盟》在国内独家代理权的同时,也为日后的现金牛产品《王者荣耀》埋下伏笔,马化腾曾将收购 Riot 描述为腾讯“最成功的海外投资”;

  • 投资 Bluehole,腾讯取得了《绝地求生》的研发和代理权,其与 Bluehole联合开发的手游《PUBG Mobile》在全球热度居高不下;

  • 投资 Epic,腾讯获得虚幻游戏开发引擎的同时,还收获了《堡垒之夜》的代理权;

  • 收购 Supercell,腾讯拿下了《部落冲突》、《皇室战争》等热门手游的代理权, 成为全球收益最高的手游公司;

  • 入股动视暴雪,腾讯获得《使命召唤》的代理权,并与动视暴雪合作开发出《Call of Duty Mobile》。

可以看到,资本出海之于腾讯游戏业务发展的意义在于:先通过投资拿下优质游戏 IP,接着凭借在“端转手”方面的研发能力和在全球的渠道布局,将爆款手游输送至海外。在此路径中,《PUBG Mobile》成为了首款打开全球市场的中国手游。

PUBG Mobile 活动

根据移动应用数据公司 Sensor Tower 的数据,2020年7月,腾讯旗下的《PUBG Mobile》和《和平精英》在全球实现收入2.08亿美元,较2019年7月增长10.8%,位列全球手游收入榜榜首。其中,中国玩家贡献了56.6%的收入,美国和沙特阿拉伯玩家分别贡献10%和5.6%。

游戏在海外的畅销为腾讯提供了新的收入“引擎”,根据腾讯去年年报,其海外游戏收入在去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长超过一倍,占网络游戏收入的23%,增长来自《PUBG Mobile》、《Call of Duty Mobile》及《英雄联盟》新模式《云顶之弈》。截至2019年底,全球前十最受欢迎的手游(按 DAU 计算)中的5款均由腾讯开发。

图源:腾讯2019年年报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的海外游戏布局也影响了其他产品的出海。以腾讯云为例,其优先攻下国内游戏、直播、视频等客户的经验也被带出海外。今年第一季度,腾讯云正式进入韩国市场,韩国前二十的游戏发行商中一半已与腾讯云达成合作。在日本市场,腾讯云也拿下了多个头部客户。

时至今日,腾讯在游戏内容、研发、渠道等方面均已筑起护城河,战略上也有逐渐从以投资换合作转向增强掌控力、自主发行的趋势。可以预见的是,《PUBG Mobile》的出海路径将被复用,腾讯来自海外游戏的收入空间也将被进一步打开。

日前的财报电话会上,马化腾强调,微信和 WeChat 是“两款不同的产品”。在此逻辑中,相比风口浪尖的 WeChat,资本和游戏才是腾讯出海的主角。一方面,各国“独角兽”的身后往往都有腾讯的身影;另一方面,腾讯的游戏业务正在全球掀起新的浪潮。

作为全球级的巨头,腾讯的出海之路还将撬动更大的空间。


抱团交流

一个集大神卖家与逗趣同行于一体的交流群,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备注“进群”哦)。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下一篇:进口丨海淘日货vs赴日采购,是博弈还是互补?

上一篇:BuzzFeed线上业务年收入达3亿美元 媒介+电商或成新趋势?|德外视窗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MZ520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36氪出海

脱胎于中国领先的新商业媒体36氪,「36氪出海」将为大家一站式地提供出海的好内容,服务出海创投生态

    积分排行* 30分钟更新一次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