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点:挖掘小数据满足用户需求|周末读书
内容简介
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大数据成为分析用户需求的一种惯性路径。世界首席品牌营销专家林斯特龙则指出,大数据连接了千百万的数据点,可以准确地产生相互关系,但是,当人类按照自己的习惯行动时,大数据分析通常不会十分准确。所以挖掘用户需求时,在大数据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一个小群体的亲身观察和小数据常识,捕捉到这个社会群体所体现出的文化欲望。满足这些用户需求,击中痛点,则意味着将掌握更多的商机。
作者简介
马丁·林斯特龙,迪士尼、百事可乐、雀巢、红牛等多家著名企业的品牌顾问。他入选了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100强”。2015年,在一项涵盖三万名营销人员的独立调研中,林斯特龙被誉为全球首席品牌营销专家。在“全球最具影响力50大商业思想家”(Thinkers 50)排行中,他位列第18名。
目录
第一章 被刺激的欲望
第二章 香肠、烤鸡和对真正幸福的追逐
第三章 印度的统一色
第四章 在快餐、中东影院和酒店泳池的帮助下直击减肥
第五章 被赛马、衬衫领拯救的巴西啤酒品牌
第六章 不见的护手霜
第七章 没有床罩的卧室
第八章 幕后故事的一瞥
摘要
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如果说人们十分信仰大数据,那么马丁·林斯特龙就是例外。这本书不是一篇批判大数据的檄文,不过企业在关注大数据时应该注意一些问题。大数据有时难以激发深刻的见解。创意通常源自将—两个以前不相融的物体结合起来。但是,大数据通常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在。这一点有时显得狭义,所以无法激发人们的见解。一家公司研究在线顾客的“大数据”时,常常只关注线上交易量。而线上数据库通常不会追踪顾客的实体店交易(线下数据通常另设一个数据库,成为店主的私有财产)。两个数据库也不会在对比完公司的广告数据后,再做分析。
不幸的是,“大数据”库有时太“大”了。它们不像是交叉训练的强壮运动员,反而像是只会一种技能,其他几乎一概不通的书呆子。它们可能有些狭隘,无法促成对比分析,带来突破性结论。
此外,大数据是数据,而数据重分析、轻情感。很难想象,让数据捕捉到我们最看重的情感品质:美丽、友好、出色、可爱。如果数据能帮人培养情感特质,那么最浪漫的爱人形象就不是诗人,而要变成会计师了。
盛世长城国际广告公司的凯文·罗伯茨认为,伟大的品牌有两个优点:(1)激发人们尊重品牌的技术性、耐用性和有效性。(2)激发人们对品牌的钟爱。因为,我们发自内心地喜爱这个品牌。大数据通常可以帮助品牌做决策,获得更多尊重。虽然迪士尼、脆谷乐、极客团队也是受人追捧的品牌,大数据却无法提升它们的受欢迎度。
本书关注的是与情感相关的小数据。小数据是对生活细节的洞察,我们每天偶然表现出的小数据——礼节、习惯、手势和偏爱,合在一起暴露了我们真实的内在。
我们能意识到这些小数据吗?大多数时间,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吃什么快餐,我们怎么发脸书,我们发什么推文,我们吃肉桂口香糖——乍看起来,这些小细节似乎杂乱无章,毫无导向,微不足道,展现不出多少特性。但是,当我们开始通过陌生的小数据看待生活时,我们也发现了认识周围人的线索,包括我们自己。
小数据可能存在于微波炉、药盒或脸书相册里。它可能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市浴室的牙刷架上,或者是巴西北部浴室墙上的一卷厕纸;它可能出现在走廊的鞋柜里,或者是组成个人电脑密码的无序字母和数字。在潜台词研究中,我在垃圾桶里寻找没挤完的牙膏管、剥掉的糖纸和过期的优惠券,想找到解决谜团的钥匙,或者解决问题的答案。甚至,即使我不知道谜团是什么,或者我到底在找什么,我也会这么做。
一组孤立的小数据可能不足以支撑一个案例,或者创建一个假设。但是,结合世界各地搜集来的见解和经验,这些数据最终有助于提出解决方案,形成未来品牌或企业的基础。
在一个被大数据占据的时代,我能与众不同,靠的就是亲身观察和小数据常识。我们做任何判断时,大多数人只用几秒钟,最多几分钟。我们总是自动搜索,立即反应。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转移到网上,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即时地理解人类行为。许多人开始认为,对人类的观察和交流过时了,甚至无关紧要。我一点都不赞成。
谷歌有一位员工曾向我承认,目前上网人员有将近30亿,每天登录脸书的网上购物者有70%之多,每分钟有300小时的视频上传到YouTube,全世界90%的数据是近两年产生的。尽管如此,谷歌拥有的顾客信息却是有限的。虽然,搜索引擎可以检测到异常关联(相对于因果关联而言),并根据人们的输入方式和错字数量,软件获取人类感受的准确率为70%。根据人们使用大写字母的频率,软件判定用户信用等级的准确率为79%。然而,谷歌意识到,即使得到这些数据,也无法了解人类和人类动机。
一位分析人员曾经告诉我:“当管理层不知道怎么处理大数据时,于是所有人都开始寻找大数据时代后的东西——答案就是小数据。”
明略行公司最近发起了“市场营销2020”研究。这是至今较为全面的领导力研究之一,涵盖了对超过350位首席执行官、首席营销官和机构领导的采访。发现许多营销机构迷失了方向。
《哈佛商业评论》刊登的一篇文章总结道,如果数据和分析属于“思维”,内容、设计和产品开发属于“行动”,那么市场人员关注消费者参与和互动,就属于“感觉”范畴。他们认为,三种范畴都很有必要。
简言之,线上线下数据的融合——大数据与小数据的结合——是21世纪实现营销生存与成功的关键因素。
抱团交流
一个集大神卖家与逗趣同行于一体的交流群,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备注“进群”哦)。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MZ520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