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苹果和微信“离婚”,你跟着谁?

36氪出海 2020-08-09 1


编者按:本文选自微信公众号“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作者:园长  ,编辑:杨晶,36氪出海经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36氪出海推荐

 


什么?我们的 iPhone 再也不能用微信了?


美国的一纸禁令让微信上了一天的热搜。不仅海外的华人用户开始担心自己会和国内的家人“失联”,国内的用户也因为禁令可能影响到 iPhone 手机无法正常使用微信而陷入失落。


甚至有网友发起了苹果和微信二选一的投票:如果 iPhone 不能用微信了,你会选择 iPhone 还是微信。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对于“一日不可无微信”的国内用户来说,iPhone 只有被抛弃的份儿了。


其实,对于腾讯来说,虽然禁令对于微信的用户数量会有影响,但由于微信并不是腾讯在海外的主要业务,因此这个禁令更像是美国的一次“闹脾气”,对腾讯而言是“不痛不痒的”。


但是,对于中国的出海产品来说,美国的一再疏离带来的“洗牌”将让世界和以前变得不一样了。


8月7日,关键词“微信”在微博热搜榜第一的位置呆了整整小半天。另一条关于腾讯的坏消息,也在热搜榜紧随其后——“腾讯暴跌,市值蒸发5000亿港元。

图源:  云合数据
这一切,源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当地时间8月6日发布的一道命令。

据《人民日报》报道,45天之后,美国政府将禁止美国居民和微信海外版 WeChat 及其母公司腾讯,进行任何生意往来。和 WeChat 一起被列入禁止名单的,还有最近饱受美国政府限制的 TikTok。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大公司身上也是一座山。

当那一天真的来临

《人民日报》在报道中引用相关法律人士的观点,称根据特朗普的这一命令,美国政府将可以命令苹果、谷歌等美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商店,下架有关公司旗下的所有产品。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命令范围甚至可以涵盖到中国市场的 App Store。”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发现心爱的 iPhone 手机上,再也不能运行包括微信在内的产品了;我们在国外工作学习的朋友、同学们,甚至可能在所有手机应用商店中都不能下载到微信。

在国内,很早就有人担心“如果 App Store 不让用微信,我该选择能运行微信的手机,还是放弃微信、继续使用苹果设备?”

为了保证操作系统的安全,只有通过 App Store 苹果官方应用商店审核的 App,才能在 iOS 平台上“合法”运行(除非刷机变成“黑苹果”,但随着 iOS 的更新变得越来越困难了)。苹果的软件生态相对封闭,硬件制造者把软件生态入口卡得死死的。

这也是 iOS 系统一直被人诟病的原因之一,经常引来不少“苹果与某 App 只能二选一”的杞人忧天式疑问。 

在魔幻的2020,这个“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已经成为了所有用着微信的“果粉”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对于超过10亿的微信国内微信用户来说,答案是肯定的。

图源:  微博 
雪球在微博上就这个“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94%的人选择了“换一个手机继续使用微信”。虽然这项调查并不严谨,但也不难看出,微信这个唯一的十亿级社交产品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几乎每一个国内互联网用户的主要关系网都在上面。微信,几乎是中国人互联网上的第二张脸。

能不要脸吗?

如果一定要人们做出选择的话,在微信面前,再好的 iOS 操作系统也只能被放弃,或者沦为备份机。乔布斯泉下有知,一定会对此情此景感慨不已;面对国内暴增的安卓备份机消费需求,雷军、余承东和刘作虎们多半会半夜笑醒。

但对于微信海外版 WeChat 的用户来说,情况可能正好相反。

刺猬公社发现,几个在北美工作的朋友,纷纷在朋友圈挂出了 Line 等海外社交产品的二维码,“有需要的赶紧加一下,防失联。”距离 WeChat 的禁止令生效日期还有一个半月,也未必真的会遭到封禁,不少人还是未雨绸缪先行动了起来。

对于他们来说,WeChat 也只是 Line、WhatsApp 和 Telegram 等诸多同类社交产品中的一个选项,只是一些国内朋友的关系网很难迁移,只好多买一个手机来使用 WeChat。至于 WeChat 的其他海外用户,则很有可能被迫就此放弃。

腾讯不怕“穿鞋的”

和 TikTok 在海外短视频领域的绝对统治地位不同,微信海外版 WeChat 表现远没有那么亮眼,不论是用户还是营收,相比国内,美国市场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腾讯受到的“打击”,似乎有些“不痛不痒”。

至于美国政府发出禁止令的原因,华泰证券分析认为,主要是为了防止海外版 WeChat 通过转换母公司躲避禁令,以及禁止腾讯在美国进行更多投资。

这也能够解释腾讯在一天之内的股价表现。

美国政府宣布了针对 WeChat 的禁令后,腾讯股价应声大跌,但市场情绪的悲观并没有持续太久,到下午收盘的时候,跌幅已经收窄了一半。人们开始意识到,腾讯的“内循环”能力更强。

特别是禁令发出后不久,洛杉矶时报记者 Sam Dean 援引美国政府官员的消息,表示禁令只限于 WeChat 的相关公司,腾讯的游戏业务(比如 LOL,其出品方拳头公司由腾讯全资控股)将“all are safe”(不受影响)。

这一明显“双标”的决定,也让很多关注腾讯的投资者长长松了一口气。华泰证券的预估显示,腾讯在美国市场的游戏营收,仅占整体游戏营收的不足5%。就算美国将禁止范围扩大化,损失也远不到伤筋动骨的程度。

腾讯虽然不是“光脚的”,但很明显也不怕“穿鞋的”美国政府。

目前,对于腾讯来说,最坏的结果就是微信的海外业务遭受沉重打击,比如 App Store 等应用商店禁止 WeChat,甚至在 App Store 中国区也将微信下架。

但也有人认为,苹果和微信的全面脱钩,对于腾讯和微信生态中的电商、内容创业者而言,并不是一件完全的坏事。

其中的原因,归根结底是 iOS 一直以来的“苹果税”:针对 App 内的虚拟商品,苹果会向开发者抽成约30%。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 App 在 iOS 端收费高于安卓的原因之一。微信也多次因此调整 iOS 端付费规则,甚至影响了小程序和公众号支付渠道的发展。

一旦和 iOS 脱钩,“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微信在虚拟内容和服务上的付费也将更为自如。比如,微信可以把受 iOS 限制的支付体系在安卓系统上搭建起来,为小程序和公众号创业者提供更多的变现渠道和营收空间。

但综合来看,如果用户真的要面对 iOS 和微信的“二选一”,微信在用户上的损失将是直接可见的。能否获得更大程序的“支付体系自由”,也要看后续的发展。在短期内,这将是微信和腾讯都要面临的“十年未有之大变局”。

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8月7日晚间,腾讯在港交所发布澄清公告,表示“正在审阅行政命令的潜在后果,以便更全面理解其对本集团的影响。”并且,“将在适当的时候发布进一步的公告”。

尽管腾讯受到的影响可能相对有限,但引起人们广泛讨论和关心的,并不是 WeChat 和 TikTok 这两款受到限制的产品本身,而是中国产品的出海之路,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来自政府层面的“降维打击”,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当地时间8月5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重提所谓“清洁 5G 网络计划”。这一计划分为五个部分,全部瞄准了中国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行业:针对“不受信任的”中国电信运营商、手机应用商店、手机应用程序、云服务和海底光缆互联网相关业务,进行全面的封锁和限制。

8月5日,蓬佩奥召开记者发布会 |  图源:  路透社
“按照蓬佩奥的设想,未来在美国的手机应用商店里看不到中国 APP,没有美国数据存储于中国企业的云服务中......”对此,《人民日报》旗下公众号“侠客岛”发出了这样的评论,这无异于“一刀切”,几乎断绝了中国互联网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可能。

但美国政府的命令能否在一个半月后得到彻底执行,目前也是一个未知数。

“如果美国政府不能给予我们公正的对待,我们将诉诸美国法院。”

8月7日午间,字节跳动发布声明,举起了用法律反抗不公正待遇的大旗;腾讯是否会跟进采取类似的措施,也将在不久后变得越发明朗。

有在美国工作的华人律师称,一旦中国公司对美国政府的抗争正式进入司法程序,仅走完一套司法流程的时间,可能就会有“一两年”。在此期间,美国政府可能将很难加码对这些中国企业的限制措施。

等到司法流程完成后,“美国大选肯定早就结束了。”这位律师认为,随着大选的落幕,特朗普执政团队也将减少对中国公司的限制,或者干脆败选出局,政策难以为继。

也有互联网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政府针对 TikTok 和 WeChat 的“45天限制令”,是一种“要挟”式的谈判策略,比如对于微信的限制,就显得相对模糊、界限不清,也并未限制腾讯的其他产品,特别是现金流的重头游戏。“如果中国公司可以就此做出重大让步,美国政府的目的就达到了。”

但不论中国企业抗争的司法流程能否走完、特朗普能否赢得大选,或者禁令本身是否只是一种谈判策略,对于中国的出海产品来说,世界都和以前变得不一样了。

类似的国家直接干预、列入禁止名单的做法,在未来随时可能上演。在“螺旋上升”的历史观中,最近的种种“魔幻现实”,也许只是全球化的进程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弯,全球化依然是不可阻挡的大势。

不过,历史河流的一道弯,对于再强大、优秀的企业而言,都可能是一片风高浪急的汹涌之海。


抱团交流

一个集大神卖家与逗趣同行于一体的交流群,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备注“进群”哦)。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下一篇:进口丨海淘日货vs赴日采购,是博弈还是互补?

上一篇:别指望川普发钱能改变啥,这些旺季妙招更管用!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MZ520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36氪出海

脱胎于中国领先的新商业媒体36氪,「36氪出海」将为大家一站式地提供出海的好内容,服务出海创投生态

    积分排行* 30分钟更新一次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