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终结了吗?
对全球社会的责任感 留给创业者的好市场在哪里? “全球化”进程放缓一定会带给创业者更多思考与探索,大家一定要去设想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后全球会变成怎样,每个人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又将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一定来自于地缘政治和科技发展的影响。 但是从另一方面考虑,我们所面对的将是多重影响叠加在一起,再进而迭代所孕育的机遇,这也很可能是千载难逢的创业机遇。前几周我与一位企业家老朋友通话,聊到大家对事物的探索,我们发现每个人对每件事的信息量是不一样的,好的创业者一定要基于自己得到的信息做出更好的预期与判断,毕竟大家都在追赶时间,面对好机会,如果你不抓住,别人便会抓住。 对于中国本土创业者来说,一定要关注中国消费带来的趋势,内需消费的时间窗口还在继续。大家的推断是经济增速接下来会放缓,逐步从出口导向型,变为消费内需拉动的经济模型,2019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幅的贡献度已经接近60%。中国将仍是世界经济一个重要的火车头,巨大的市场和人口仍能够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重大贡献。而且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也比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相对要小,这四五十年下来很多人的财富累积是从零到一,也减少了很多贫困人口。 那么“全球化”进程放缓对中国技术类企业是否会有影响呢?我认为我们应当理性、客观地看待这件事:在高新科技的应用层面,中国已是非常先进的;但在核心的底层技术和基础技术架构的能力上,我们还需要更多追赶空间。 首先,中国的优势在应用端的创新和技术上,产品能力十分先进,例如5G。另外,很多中国企业的工程能力也很突出,包括硬件与软件。其次,中国在底层技术上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比如基础设施能力、高精制造等等,在这一点上,同发达地区相比,中国需要更多的突破。 此外,中国每年毕业的高级人才数量很大,庞大的中国自有市场可以让这些人才去学习和练习。我相信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对外输出的机会在无人化、机器化,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机会。 不管是5G的铺设,移动技术在全面消费端的普及,还是拥有华为这样的龙头企业,这些都彰显了中国技术类企业的潜力。但如果回到基础的科研理论层面,美国、欧洲仍然跑在世界的前沿,量子计算、超级高铁这些项目的研发也体现了它们的实力。 对于中国本土创业者来说,一定要关注中国消费带来的趋势,内需消费的时间窗口还在继续。 再来说说我们关注的东南亚市场。东南亚很多国家都非常依靠欧美出口与投资的拉动,新冠肺炎疫情带给东南亚国家的影响相对比较大,这些国家的经济复苏情况,要参考欧美经济复原的情况。 印度本身它的经济体量和经济结构跟其他东南亚国家不太一样,它有14亿人口,而且医疗体系更加落后,判断这个市场的未来,要看新冠肺炎能否被有效地控制下来。 有时候我们分析新的创业机遇,经常来自于新一代的消费人群兴起,他们的消费习惯跟需求带动了创业公司的发展。阿里巴巴、百度依靠的可能是70后与80后,今日头条、抖音依靠的是90后、00后。 那么今天新的创业机遇会在哪里诞生呢?在我看来,无论是日韩还是东盟,与他们的协同合作对中国来说很重要,我们需要科技和资源的交换、资本的互助,需要形成一个紧密的区域经济体,这会成为长期经济成长的动力,也会成为孕育新机会的土壤。


抱团交流
一个集大神卖家与逗趣同行于一体的交流群,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备注“进群”哦)。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上一篇:突破Shopify转化率瓶颈,不妨试试这5种方法和工具!-AMZ520日报158期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MZ520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