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跨境商户不得不防的欺诈手段,这些品类和地区最危险
又到了一年的尾声,过去的2019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与商户步入“出海”阵营,对于众多商户来说,出海之路也并非顺风顺水。在面对对商品品质、用户体验要求越来越高的全球消费者时,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无缝、安全的支付与消费体验,也已成为了商户们的核心痛点。
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恰恰看中了中国商户“出海”的大潮以及中国商户对全球电商支付安全环境的相对陌生,将其视为“重点关注对象”,利用其越发精密的部署和策略,展开攻击,获取不法所得。这群人正是我们通常说的——黑灰产、羊毛党。
或许你也曾接到过信用卡被盗刷的客诉,但往往商户会觉得这只是很小的赔付损失,可以忽略不计。实际上,你损失的100美金,还会额外带来200美金的长尾损失!不仅包括商品成本、人工成本,被盗刷的体验会直接导致顾客的流失,转向其它商户。
黑灰产团伙进入暗网购买大量的黑卡信息,并利用黑卡信息在各大平台、独立站进行盗刷,0成本购买到货物,再在网络进行转卖获取暴利。如果持卡人拒付并投诉至银行,独立站商户、卖家则需要自掏腰包赔付这笔钱。
卖家朋友们或许对此并不陌生,促销季刚到,你放出了一批优惠券,此时羊毛党们组团出现 —— 注册n个新帐号领取优惠券,用极低的价格买光你所有库存。你以为你完成了新客户目标,实则优惠都落入了同一批人手里。更有甚者还会进行转卖,把原本属于你的利润盗走。
近年来数据泄露事件时有发生,欺诈团伙在暗网上能够轻而易举地买到相关数据。登录帐号后,若顾客已绑定支付方式,二话不说便可轻松下单。帐号里若有相关忠诚度积分,也可直接盗取积分兑换商品。等顾客发现后投诉到商户,商品早已寄到了欺诈团伙手中。
以上只是三个较为常见的欺诈案例,实际上欺诈团伙的手段可以说是“与时俱进”,防不胜防。
上月,反欺诈解决方案Forter发布了最新版本的《全球电商欺诈指数报告》,在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欺诈分子不止将目标放在交易行为上,更开始涉足帐户层面,例如忠诚度积分计划和退货政策滥用等。关于忠诚度积分计划的欺诈年同比增长89%,在线欺诈总金额年同比增长 12%。
(图/各行业欺诈攻击趋势图)
在几大排名靠前的品类中,全品类商户受到的攻击金额涨幅达到50%,服饰类的欺诈攻击涨幅同比增长了44%,电子产品的涨幅较小,约为5%。
全品类小商品
去年,针对此类商户的攻击增加了50%。全品类商户对于欺诈分子的吸引力类似于服装和配饰行业——容易批量购买,轻松转手出售,也不引起商家警觉。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外贸转型卖家开设的正是此类独立站,因为需要特别关注,特别关注,特别关注。
服饰行业
在线欺诈分子对该行业青睐有加,因为时尚商品的需求居高不下,产品转售毫不费力。欺诈分子在利用不法手段购买到这些商品后会以批发价格转售给挑剔的便宜货买家,从中获利。
电子产品
虽然电子产品今年收到的欺诈攻击金额并没有太大变化,但仍增加了5%。众所周知,电子商品价格高、容易转手,因此备受诈骗分子的青睐。而部分消费者希望以优惠的价格购买电子产品,他们倾向于通过第三方网站寻找最物有所值的商品,这让诈骗分子可以轻松地以折扣价销赃,从而获得丰厚回报。
大多数商户都认为,特定国家和地区有着“高风险”,便暂缓了打开该市场的计划,直接忽略了该市场存在的巨大潜力。
数据表明,尽管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和越南等国家出现更多的欺诈事件,这些风险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的欺诈率通常都比美国高5倍,但这些国家的大部分交易仍是合法的,特别是在东南亚等诸多人口爆发中的国家,人口红利对销售市场的影响显而易见。
为了保持竞争力,商户需要确保全球的用户都能够畅通无阻地购买和接收其产品,而不是简单粗暴地阻止某个地区的用户购买 ——这对品牌将会是极大的损伤。如果商户希望自家的品牌价值能够有卓越的成长,都应该以成为全球消费者体验和购物的品牌商为目标。
(图/各行业欺诈攻击地区差异)
“如今,消费者通过众多渠道和触点与品牌和产品产生连接,从而获得真正的全渠道体验,消费流程也变得更加复杂。”451 Research 研究主管 Jordan McKee 指出,“最新版欺诈攻击指数报告中的数据证实,随着全球支付和电子商务系统的转变,在线犯罪分子的行为也在发生变化。随着欺诈行为转移到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商家同样必须扩大关注范围,在所有接触点保护自己和客户。”
“商家需要通过实施一种持续和自动化的方法来做出回应,这种方法可以评估整个用户消费旅程中的每一个触点。”电商反欺诈解决方案Forter CEO 兼联合创始人 Michael Reitblat 表示,“现在的欺诈分子太狡诈了,只关注支付时的撤单和信用卡欺诈已经远远不足以应付当下的欺诈局势。只有依靠端到端的反欺诈平台,商家才能在整个客户旅程中以准确、全面的方式解决欺诈问题。”
抱团交流
一个集大神卖家与逗趣同行于一体的交流群,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备注“进群”哦)。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MZ520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