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上大事!海淘额度被盗用,身份信息被用于海关清关,怎么回事?

雨果跨境 2018-03-08 1

摊上大事!海淘额度被盗用,身份信息被用于海关清关,怎么回事?

2018-03-08 雨果网跨境进口 雨果网跨境进口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从2016年4月8号起,我国正式实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政策规定,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的单次交易限值为人民币2000元,个人年度交易限值是人民币2万元。额度内的交易,关税为零,超过单次限值、累加后超过个人年度限值的单次交易,全额征税。

近日,听众李先生向中国之声反映,自己去年海淘购物时,被商家告知,每年2万元的跨境电商额度已经用光了,但李先生自己根本没买那么多的东西。查询后才发现,个人额度早已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其他商家用完。而在新的一年,他的额度还在继续被消耗。跨境电商额度的使用,需要购物者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究竟是谁盗用了李先生的额度?这一过程又是怎样的?

李先生在接受中国之声记者采访时说:2017年双十一期间,我打算通过跨境电商买些日用品,付完款之后,第二天,客服人员发消息给我说,我的2017年年度的个人跨境电子商务额度已经用完,两万元用完了,所以他把我已经付款的订单进行了取消,退款给我,我自己回忆整个2017年度购买的海淘商品没有超过两万元。

随后,李先生通过海关总署下属的跨境电子商务个人额度查询平台进行了明细查询,发现2017年的额度,他自己用了1500元,其余的18500元额度,被他人以李先生的名义进行了消费,而购买的渠道,遍布各大跨境电商平台:

除了一些小型电商平台之外,李先生发现,有人还通过几家大型电商平台使用了他的身份证号和姓名进行了清关,在联络海关、警方进行登记之后,李先生发现,今年还有人继续用他的名义进行清关。

李先生说:联系了海关,说让我去找警方报警。警方那边做了笔录,但警方的回复是,他们也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在2018年的1月份,我又进行了一个查询,发现1月3号左右又有一家电商平台进行了冒用我身份信息进口商品。

无独有偶,在调查过程中,中国之声记者发现自己也有一笔被冒用的跨境电商购物,平台信息显示,有人使用了记者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和一个陌生的手机号码在广州一家跨境电商平台购买了几百元的奶粉,记者随后联络了该电商平台,工作人员黄先生表示,他们没办法核实身份证是不是由本人使用的。

电商:要号码和姓名

记者:不用原图吗?

电商;不需要原图,海关那边判断的,是只需要姓名和身份证号是没问题的,我这也不会去验证身份证和会员信息的。

电商平台工作人员黄先生告诉中国之声记者,他们查询发现,不光是记者的名字,真正的买家还使用了其他几个人的名义在该平台购买商品,全都邮寄到了黑龙江,但是他拨打电话号码联络,对方却说是在广西开店,想通过这种方式避税进货。

黄先生说:它是一个商铺,见到我们的货物非常便宜,他的额度已经买完了,就用别人的额度去买,在我们这里注册了好几个账号,我问他怎么找到别人身份证信息的?他就说网上找的。

哪个渠道泄露了身份证信息?在手机号已经实名制的今天,为什么只凭借身份证号和姓名就可以清关?此类事件还有多少?中国之声记者拨打了海关12360咨询电话,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此类事件他们已经遇到很多了。

工作人员说:我们之前也有收到其他消费者跟我们反映过这种事情,一般就是您的个人信息被盗用了,有可能在某个地方被泄露了,所以有人冒用您的名义去进行通关,额度涉及比较大,而且是比较经常的话,建议您跟公安部门报案处理,因为海关这边是没办法去判断说是否是您本人操作。

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如今很多时候都需要使用姓名和身份证号,他们也无法查清个人信息是在哪个渠道泄露的。还有消费者向他们反映,收到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空包裹。

查询有关个人身份信息泄露的报道,不难发现,个人身份信息早已成为网络黑市上倒卖的“热门产品”,半年前,还有一名前电商平台工作人员伙同他人盗取了50亿条个人信息。

李先生告诉中国之声记者,信息已经泄露,他只是希望未来对信息的使用与核实,能更加严格。


文章来源:中国之声

关注雨果网跨境进口,获取更多跨境电商热门资讯!


抱团交流

一个集大神卖家与逗趣同行于一体的交流群,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备注“进群”哦)。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下一篇:进口丨海淘日货vs赴日采购,是博弈还是互补?

上一篇:iPhone甩卖,万人排队!因为这些传说中的新品要来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MZ520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雨果跨境

雨果网(跨境电商新媒体)公众号,解读跨境电商热点,挖掘行业商机,分析企业模式,分享跨境电商运营经验、技巧、案例及创业故事。

    积分排行* 30分钟更新一次
尾页